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微观察】“改革”在厅长报告中提及多达34次,这传递出了什么?

来源:浙江教育在线 发布时间:2015-01-27 18:17:00

考试改革,招生改革、课程改革,评价改革,教学改革……在2015年全省教育系统工作会议上,“改革”两字再次成为炙手可热的关键词,不仅列为报告首要位置,而且单单提及“改革”两字的总次数就多达34次。

回首过去一年,改革就是关键词,教育改革呈现出全面播种、次第开花的生动景象,为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站在2015的新起点上,改革仍然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不少与会代表道出了心声:“改革”在厅长报告中提及多达34次,就是传递出了“保持政治定力,有决心、有章法,统筹协调,把教育改革大业推向前进”的信号。

“这些年,改革一直是浙江教育工作的主旋律。我们不惧困难,敢于担当,主动推出了一系列制度层面的改革。教育改革的红利正在浙江逐步释放。我省能为国家选中进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前期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维护招生考试公平创造了良好工作基础。”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的话掷地有声。

改革永远不能停步,今年我省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在浙江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深入推进各项教育改革。

2015年,我们既要有计划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又要积极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既要推进课程改革,又要完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既要多形式推进社会力量办学,又扩大教育开放……多达几十项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已经从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开枝散叶。

都说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目前存在的尚未解决的难题,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这些教育顽疾,不能“假以时日”,必须“时不我待”。因为,教育事关每个孩子、每个家庭,事关国家与民族的未来。难题如果未能及时攻克,影响的将是一代孩子的成长,以及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民族素质。

虽然未必都能尽如人意,却不可否认地唱响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推动着滚滚向前但也泥沙俱下的时代洪流。当越来越多的矛盾,积累成亟待破局的发展围城,越来越多的人坚信,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处在发展关键节点,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难以维持现状,而且可能尽弃前功。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面对这些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时,我省教育系统一方面加大马力、坚定定力,以更大的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另一方面还放下急于求成的功利心,去推动一些具有结构性支撑作用的重大改革,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

比如,“减负减负,越减负担越重”,长期来,学生负担成为实实在在的顽疾,如何破解?近年来我省一些减负新办法传递出的信息是:减负首先从教育内部做起,从自身做起,出台系列组合拳,让减负不再只是“隔靴搔痒”。今年,我省还将坚持不懈地推进中小学减负工作,发挥社会监督和教育督导的作用,上下合力,内外结合,推动“六个严格”、“六项制度”减负要求的实现。

体质健康也是如此。多年来,“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征兵标准连续多年放宽,学生的体质下降成了教育事业之“痛”。真正解决这一难题不能光靠提倡和呼吁。我省通过强有力的倒逼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我省将继续搞好各类体育联赛和艺术展演活动,同时不仅向社会公布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还要公布高校各类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回首过去,从思想观念的破冰,到利益格局的重造,再到发展方式的重塑、制度文化的涵养,改革之路从无坦途,我们前进的每一步,无不得益于迎难而上,无不功成于化危为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展望未来,让我们继续坚守这样的信念: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