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究竟如何落实
作者:胡欣红
编辑:胡欣红 来源:浙江教育在线 发布时间:2020-07-04 22:16:17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工作,不断提升乡村教师待遇。
乡村教育是一个社会痛点,师资则是关键短板。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乡村教师290多万人,比2015年减少了约40万人。而且乡村教师年龄老化、知识退化、方法旧化等现象非常普遍,优秀人才不愿去、一般人才进不去、不合格教师退不出等问题非常突出。要建设一支真正“下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迫切需要给予乡村教师特殊的支持。
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教育问题,但囿于种种因素,提高乡村教师尤其是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的待遇并非易事。在“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办学体制下,对于贫困地区来说,财政投入压力就比较大,虽然有好政策,却很难完全落地。
正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客观存在,《通知》强调要统筹资金安排,健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经费长效机制,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县,特别是52个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县倾斜支持力度,避免出现中断实施的情况。
根据教育部官网公开发布的信息显示,2019年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资金方面,中央拨付奖补资金43.74亿元,加上省市县地方配套资金,补助资金总额为56.13亿元,人均月补助额为369元,比2018年增加了45元。
当然,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也不能忽略。中央财政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外的国贫县,省级财政对省贫县,应该考虑给予适当奖补,确保乡村教师补助能有效落实。不仅如此,还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建立确保乡村教育办学经费的运行机制。
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既是一种激励也是对不同环境下教师工作辛苦程度的体现。因此,实施过程中切莫“一碗水端平”,搞平均主义,应该综合考虑学校的边远程度、教师的岗位类别、乡镇工作年限等,科学设置差别化补助标准。
对此,《通知》明确提出要根据乡村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差别化政策,合理划分补助的档次及标准,实行有差别的补助政策,不断提升乡村教师待遇。
留住教师,就留住了乡村未来的希望。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给老师们看得见的实惠,无疑是留人的关键所系。
乡村教育是一个社会痛点,师资则是关键短板。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乡村教师290多万人,比2015年减少了约40万人。而且乡村教师年龄老化、知识退化、方法旧化等现象非常普遍,优秀人才不愿去、一般人才进不去、不合格教师退不出等问题非常突出。要建设一支真正“下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迫切需要给予乡村教师特殊的支持。
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教育问题,但囿于种种因素,提高乡村教师尤其是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的待遇并非易事。在“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办学体制下,对于贫困地区来说,财政投入压力就比较大,虽然有好政策,却很难完全落地。
正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客观存在,《通知》强调要统筹资金安排,健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经费长效机制,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县,特别是52个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县倾斜支持力度,避免出现中断实施的情况。
根据教育部官网公开发布的信息显示,2019年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资金方面,中央拨付奖补资金43.74亿元,加上省市县地方配套资金,补助资金总额为56.13亿元,人均月补助额为369元,比2018年增加了45元。
当然,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也不能忽略。中央财政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外的国贫县,省级财政对省贫县,应该考虑给予适当奖补,确保乡村教师补助能有效落实。不仅如此,还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建立确保乡村教育办学经费的运行机制。
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既是一种激励也是对不同环境下教师工作辛苦程度的体现。因此,实施过程中切莫“一碗水端平”,搞平均主义,应该综合考虑学校的边远程度、教师的岗位类别、乡镇工作年限等,科学设置差别化补助标准。
对此,《通知》明确提出要根据乡村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差别化政策,合理划分补助的档次及标准,实行有差别的补助政策,不断提升乡村教师待遇。
留住教师,就留住了乡村未来的希望。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给老师们看得见的实惠,无疑是留人的关键所系。
推荐新闻
- 1
全省校园安全工作现场会暨校园安全协同共治体系建设推进会召开
教育之江
- 2
王浩调研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之江
- 3
暑假到,“官方带娃”模式再开启!第一天孩子们过得如何?走,探班去
教育之江
- 4
国有房屋租金减免工作
未知
- 5
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异地过年是否可以成为常态?
未知
- 6
建党百年献礼 传承红色基因 浙江教育出版社送你一份书单
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