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超标超前培训有了负面清单,中小学减负成效可期

作者:胡欣红 编辑:胡欣红 来源:浙江教育在线 发布时间:2020-05-14 16:06:26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坚决禁止应试、超标、超前培训及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要求,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义务教育六科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试行)(以下简称“负面清单”),为各地查处培训机构超标超前培训行为提供了具体依据。(5月10日,北京青年报)
  
  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是一个公众高度关注的焦点话题。由于诸多因素综合作用,整顿规范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甚至屡屡陷入“打怪升级”的困境。
  
  正常情况下,校外培训的本意是对学校教学的有益补充,当然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现实中的校外培训却严重异化成升学竞争教育。校外培训机构往往以高强度培训、大量做题、提前教育等模式,培训学生的“应试”技巧,裹挟家长带着孩子拼命抢跑,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反响十分强烈。
  
  在剧场中,前排观众站了起来,后排的其他观众为了看到演出也只好被迫站起来,“剧场效应”正是竞相参与校外培训的写照。毫不夸张地说,当前教育焦虑之所以愈演愈烈,优质资源相对稀缺固然是根子,但贩卖焦虑、揠苗助长的课外培训则扮演了吹鼓手的重要角色。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相关部门多次出手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明确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内容、班次、招生对象、进度、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县级教育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培训内容不得超出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培训进度不得超过所在县(区)中小学同期进度。
  
  然而,由于教育本身存在很大的弹性空间,如何界定超标超前培训行为,操作起来并不容易。而此次发布的负面清单,可谓对症下药,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
  
  具体而言,每门学科的负面清单包括“原则要求”和“典型问题”两部分。前者从课程标准规定、教科书难度、教学进度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禁止将小学较高学段的目标与内容提前至小学较低学段教学与测评,禁止将初中的目标与内容提前至小学教学与测评,禁止将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与内容提前至初中教学与测评。培训内容不得超出统编义务教育阶段相关科目教科书的难度,禁止在寒暑假培训下学期教科书的知识内容。
  
  客观地说,“原则要求”部分基本上是对此前发布的相关文件的再度总结重申,而列举得比较详细的“典型问题”才是最大的亮点。例如,语文要求禁止将生僻字、繁难字作为小学低学段识字与写字的教学内容(比如《大禹治水》中的“鲧”字),不能要求初中生掌握《文心雕龙》中的文艺理论知识;数学禁止使用繁、难、偏、怪的练习题;英语禁止在小学阶段讲授国际音标,也不能要求一、二年级小学生进行英语书写训练,等等。
  
  可以说,专业性极强的负面清单填补了过去的一些监管空白,为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引导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切实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的日常监管,也给了那些病急乱投医的家长一个忠告。
  
  规范与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不是一“堵”了事。教育部印发六科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目的不是打压,而在于引导校外培训机构走出培训误区,回归教育本质,走专业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从而使校外培训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惟其如此,校外培训机构才能从“野蛮生长”进阶为“有序发展”。而校外培训的健康持续发展,杜绝“抢跑式”校外培训,无疑是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