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之下高中如何变革,听听专家怎么说(二)
重构适应学生选择性学习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
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王荣文
翘首以盼的浙江省高考招生改革试点方案终于落地,试点方案的核心是扩大学生考试选择权,有力呼应了2012年开始的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增强学生课程选择权”的价值取向。作为普通高中学校,其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保障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与结果评价的一致性,因而,新高考方案势必会引发学校在课程与教学领域进行一次全面的审视和变革,以顺应改革的潮流。
首先,要重新审视和调整课程顶层设计。新高考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上的“选择性”方向,引发普通高中校长在深度解读新高考方案和再度解读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对学校课程规划进行全面的再设计、再规划。在学校课程建设规划中,要突出两个关键节点:
一是围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学科为轴心,建构起涵盖必修课程、限定性选修课程和自主性选修课程的课程群。生源层次较好的省一级重点中学要主动接轨高校,打通必修、选修界限进行重新整合,开设一批大学先修课程和学科发展前沿课程,提升学生所选学科的核心素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群,满足其在学科核心素养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能。生源层次较低的学校,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删去部分必修课程中对于自己的学生实在难以学会的知识,弥补上一些能激活学生学科学习兴趣、补偿认知结构性缺陷、培育学习方法等选修课程群,以唤醒学习力,确保学生完成“共同基础”的修习,保障学考高考通过率。两类课程群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二是重新规划四类选修课程。以“专业”发展为基点,形成贯通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和社会实践类四类选修课程的课程链,各类选修课程之间的逻辑结构将进一步明晰。以文史专业为例,学生确定自己以文史作为专业方向,其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就应该是文史相应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其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就应该是“棋琴书画”,因为文史为“儒”,“棋琴书画”为“雅”,“儒雅”是文史类学者的基本素养。而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的价值定位要调整到学生感知、体验文史专业相应的职业角色特征上来,如对博物馆、档案馆等研究工作的认知和体验。其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就要围绕博物馆、陈列馆、档案馆等场馆的实践进行设计。这样以文史专业为基点就形成了一条清晰的课程链,从而使学生提高学科学业成绩,获得更精准的学科体验。
其次,要再构课程与教学组织运行机制。因为学生修习课程的“高选择性”,学校课程安排的逻辑发生了彻底改变,从“整齐划一”走向“个性多元”,但要坚决克服单纯的“为考而分”,避免那种简单地按照高考招生的分层分类进行的分层分类走班。坚持“为学而分”,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性学习的需求而进行的分层分类走班。对生源层次差异明显的学校,必修课程要逐步扩大分层走班教学力度,使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无论处于什么生源层次,“7选3”选考课程要切实做到满足学生选择性学习的需求,完全实行走班教学。因而要重构适应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教学的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和方式,教学组织要从单一的学期制走向学段制,高二年级开始每学期分两个学段组织教学。教师的工作量从“周课时”过渡到“学期(段)课时”或“学年课时”,以应对教师工作量的“潮汐”现象。教师教学业绩考核要充分关注“增量考核”,重视学生“满意度”在教师绩效中的体现。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方式要从“监督检查式”的行政管理走向“欣赏沟通式”的价值引领,要重视信息技术等在教学管理方式变革中的作用。
要克服“快”的教学,要切实把选考的时间适度延后,无论哪类生源层次学校,学业考试合理分解到高二10月、4月和高三10月三个时间段,“7选3”选考分解到高二4月、高三10月、4月三个时间段,英语原则上在高三的10月和6月。
新高考方案对普通高中学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唯有主动应对,寻求变革,才能获得发展的先机。
#p#副标题#e#
智慧校园助力高中教学组织管理方式变革
杭州市源清中学校长 何东涛
深化课改以来,我校一直以智慧校园为抓手,在智慧课堂、智能管理、智慧服务硬件保障等方面不断推进课程建设,以适应新高考之改革,满足每位学生的选择需求,助力高中教学组织管理方式变革。
本次课改中,学校打通了行政班和教学班,突破了班主任制和导师制,建立了个体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的机制,展开了“师师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小组管理模式,优化了学习和管理协作体,突破了统一学习科目、统一学习要求、统一学习进度的传统模式。目前多样化的项目合作小组——职业体验小组、学科互助小组、生涯规划小组、创意课程小组、理财研究会、学生服务中心、走班巡听课组、智源e本教学应用小组等形式替代了整齐划一的行政管理方式,以多样的包容性容纳了个性的选择性,以灵活的组织满足了分类分层走班走校的教学管理,还从学段制、工作量“潮汐”制、选修授课合作制等方面服务“7选3”的小组教学实施。但如何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大数据处理,助力教学组织管理方式变革,高效率推进智慧校园的示范作用,是摆在学校面前的大挑战。
开放平台:三大板块整合个性课程管理
学校根据选修走班管理需求,除了卡卡通系统、智慧书包柜、智能门禁考勤系统和智能电教设备授权管理系统为走班教学信息化管理提供便捷外,还自主创新研发了智慧教育业务空间,整合了生涯规划指导、选课教学管理和师生个人业务空间三大板块功能,为新形势下全面实施个性化教育、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实践智慧教育提供保障。教学业务管理平台包括生涯规划指导管理、课程管理、选课管理、日常教务和监控评价五大模块,教师业务空间包括信息空间、教学空间、资料空间、生涯指导四大功能,学生学业空间包括信息空间、学习空间、资料空间、生涯规划四大功能。既满足课程管理、学生选课、物品维护、走班考勤、资料查询、过程管理、质量评价等一系列走班选课管理,又能在平台轻松查阅课程建设、选课走班以及教学评价等情况,轻松完成选课走班的教学管理。
智能选课:一人一表指导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在选课前,学生结合校本选课平台里的职业倾向测试分析结果、生涯导师指导意见、家长意见和个人意愿,在选课任务里预选合适的课程进入“我的选课”,体现了选课平台的导向性和预选性;在具体选课时,为了让学生选择的四类课程结构类型合理,平台预设相关比例并自动告知学生所选课程是否合理分布,如不合理,则选课结果不能成功提交,体现了选课平台的智能规划性;在选课后,导师能清晰把脉学生修习的课程领域与其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选择的吻合度,掌握修习情况和学习业绩,合理指导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学校会根据课程的点击率来计划下一学期开发和开设思路,体现了选课平台的生涯助推性;同时,选修课表生成后自动与必修课表合成一生一表,并保存在个人信息空间里,体现了选课平台的便捷性和人文性。
数据分析:智能管理分班、考勤、评价等
我校不但选修课走班,高一的语文、数学、英语和高二的语文、英语、生物、政治等必修课也分层走班,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我校研发的选课平台帮助解决了很多问题。学校根据必修课课程套餐选择数据结果,按选科相同或相近、教学时间设置相同进行教学分班,并结合职业倾向测试分析结果、生涯导师指导意见、家长和个人意见选择合适的课程层级以适应新高考。在师生个人业务空间里,所有走班上课的学生通过门禁刷卡自动考勤(前后不到2分钟,便轻松完成后台点名),教师只要进入管理空间一浏览便知晓出勤情况(有请假的学生,事先由班主任在平台上告知);学生的上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情况、教师教学资料包等都能在选课平台里保存记录;学生在课后还能登录云电脑,对课堂满意度进行评价,对错题进行归类,对学业曲线图进行分析,轻松下载教师上课的课件和预留的作业。学校管理者也能通过其中的大数据分析诊断课程设置和教学情况,更科学便捷地进行管理与决策。
推荐新闻
- 1
全省校园安全工作现场会暨校园安全协同共治体系建设推进会召开
教育之江
- 2
王浩调研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之江
- 3
暑假到,“官方带娃”模式再开启!第一天孩子们过得如何?走,探班去
教育之江
- 4
国有房屋租金减免工作
未知
- 5
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异地过年是否可以成为常态?
未知
- 6
建党百年献礼 传承红色基因 浙江教育出版社送你一份书单
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