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改影扎堆上映 但口碑票房双赢却很难

游改影扎堆上映 但口碑票房双赢却很难

作者:news 发表时间:2025-08-16
国家卫健委调查组最新通报肖某董某莹事件调查处置及问责情况专家已经证实 央行:7月份新增3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后续反转 保定银行副行长司亚东任职资格获批后续反转 港华智慧能源发布中期业绩 业务核心利润7.19亿港元同比增长1.7%专家已经证实 良品铺子股权争夺战再升级! 官方通报来了 广汽能源与奇瑞绿能达成合作记者时时跟进 300059,A股第一!成交额超400亿官方处理结果 渣打集团回购52万股 金额735万英镑后续来了 互太纺织8月14日斥资300万港元回购200万股 胡绍德履新湛江港集团董事长 互太纺织8月14日斥资300万港元回购200万股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8月15日16:30收盘报7.1823,较上一交易日下跌93点秒懂 良品铺子股权争夺战再升级!实时报道 新高!新高!新高!A股这一赛道,诞生多只翻倍牛股! 晨会聚焦250815秒懂 喜报 I 振德医疗成为国内首家通过SBTi目标确认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以科学碳目标引领行业低碳转型官方处理结果 宜宾纸业600793,子公司犯污染环境罪被罚 商业航天IPO提速 一场比拼“谁能持续输血”的资本耐力赛这么做真的好么? 专题报告 | 铂钯上市专题系列(三)—— 铂金消费需求情况记者时时跟进 新湖黑色建材(玻璃)专题:浮法玻璃及光伏玻璃的对比介绍这么做真的好么? 年轻人爱上“冰”!自动制冰冰箱今夏销量猛增 天安发盈喜 预期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大增至约22亿至24亿港元秒懂 专题报告 | 铂钯上市专题系列(三)—— 铂金消费需求情况 喜报 I 振德医疗成为国内首家通过SBTi目标确认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以科学碳目标引领行业低碳转型 晨会聚焦250815后续来了 反转来了 开盘|国内期货主力合约跌多涨少,菜粕跌超2%秒懂 光大期货金融类日报8.15太强大了 年轻人爱上“冰”!自动制冰冰箱今夏销量猛增后续来了 天海防务旗下大津重工承接6艘多用途杂货船订单 快讯:恒指低开0.77% 科指跌1.2% 科网股普跌 银诺医药上市首日高开逾285%科技水平又一个里程碑 突破3700,加仓!又一个里程碑 【周度关注】原油:EIA周度库存报告后续反转 下沉、“胖改”、硬折扣 商超零售企业转型发展各显神通这么做真的好么? 欧洲债市:欧元区国债下跌 受美国批发通胀加速影响官方通报 特朗普最新讲话再提美俄乌三方会晤:普京和泽连斯基会和睦相处学习了 人形机器人,竞技只是表面实垂了 娃哈哈“动刀”渠道后续反转 半年营收首破1500亿元 “一个吉利”初显成效后续反转 卤味不好卖 煌上煌盯上冻干食品 经济学家萨默林确认竞选美联储老大,支持大幅降息实测是真的 A股2万亿成交背后有新变化 万亿小米 非洲掘金学习了 AI、伪造图片一滑便知,拆解代码显示谷歌相册酝酿 AI 检测功能 美国生产者价格创三年来最大增幅 企业加价转嫁关税成本 负债超60%、现金流告急,荣昌生物还能靠融资走多远?秒懂

游改影扎堆上映 但口碑票房双赢却很难

初春,热门游戏改编的电影扎堆来袭,然而票房和口碑都很难一致。

去年,好莱坞游戏改编电影《魔兽》、《愤怒的小鸟》相继上映,在中国内地市场上斩获了不错的成绩后,今年三月,《生化危机6:终章》、《刺客信条》和《最终幻想15》三部游戏改编电影纷纷扎堆上映。

截至今晨,《生化危机6:终章》票房已经累计10.64亿,成为继《魔兽》之后又一部票房过10亿的游戏改编电影。但游戏改编电影在口碑上大多一般,甚至遭到诟病。《刺客信条》豆瓣评分只有5.5分,不少观众直呼看不懂;《生化危机6》也仅有6.8,在整个系列中的评价并不突出;刚上映不久的《最终幻想15》,7.3分的成绩算是三部中评分最高的。

为何享誉世界的热门游戏,改编电影之后却难以令人满意?如何拍出一部既继承游戏精髓,又保证电影品质的作品?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听听他们的看法。

电影和游戏体验不同 都要兼顾并不容易

其实大多数游戏改编的电影口碑都不算太好,口碑很差的原因是游戏的娱乐体验和电影截然不同,电影是故事片,是单向的传递过程,电影银幕一黑,观众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而游戏很多是主观镜头,游戏有意思的是玩家的参与感,这是两种不同的体验,这就要求两者对故事的要求不一样,即便是有好的体验,没有好的故事改编也不行。

把游戏改编成电影,既要遵循很多玩家的要求,符合他们对于游戏的期待,又要兼顾到影迷们注重电影的体验,改编两方面都要兼顾到,并不是很容易,也没有特别成功的例子。

安吉丽娜·朱莉主演的《古墓丽影》在商业上更为成功,源于朱莉的主角光环,她把个人特点和角色很好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当时游戏改编电影的票房纪录。之后比较成功的就是《生化危机》系列了,尤其是最近一部,简单粗暴,加上恐怖片的元素在中国内地市场火了。

游戏改编很容易做到商业化,因为游戏本身有很强的品牌效应,普及到的玩家基数已经很大了,所以改编电影是非常合适的。而让一个产品更大众化,就需要有一个品牌互补。其实关于游戏改编电影,国内有一种说法是“影游互动”,我觉得这种说法挺合适的,电影和游戏互相起到辅助的作用,促进商业上的收益。很多人会因为电影的上映再去玩一遍游戏。但由于游戏改编的电影总是难以满足各方面人群的需求,所以其实数量并不会很高。

对于非游戏玩家来说,去看一个游戏改编的电影需要具备一些背景知识,像《魔兽》欣赏门槛很高,普通观众的兴趣就不会很高。

目前游戏改编成电影的,大部分是好莱坞的作品,中国也有很多游戏公司在做电影,但很慎重,至今还未推出。最近网易和华谊公布的电影《阴阳师》算是一个成型的项目。相比之下,在中国内地市场上游戏有不少都被改编成了电视剧,题材更倾向于玄幻或者古装,这类型的电影也很受欢迎。电视剧或许是试水的过程,未来内地游戏改编电影算是国产片中比较新型的题材,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编剧没有跳出游戏思维 在创新意识上不够强

游戏改编的电影总喜欢扎堆上映,这也表现了好莱坞缺乏创意剧本,在这种条件下游戏具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商业化角度看,盈利的几率比较高,最起码能把玩家这批观众收入囊中。

但游戏改编电影在国外卖得都不好,中国观众为什么会喜欢?是大片心理起作用,还有中国观众很认可情怀牌,这些元素都促使中国观众愿意去消费。

从某种程度上看,游戏改编电影有个先天优势,好玩的原因在哪里很明显了,只需要把游戏好玩的地方拿过来放到电影里面,再加上故事的好看,就会赢得玩家和观众的认可,赢得商业上的成功。但改编游戏的电影创作者并没有跳出游戏思维,在创新意识上还不够强,所以常常会遭到诟病。

这就要求电影编剧和导演从游戏里抽离出属于电影的那部分,用电影手段加工再创作,再加入游戏迷们喜好的元素。真正用心做游戏的这批导演在人文素养和格局上还不够开阔,掌控不了这个题材,如果交给电影大师,用另一个角度改编,也许会更好。

一个游戏创作的过程就是刺激血腥的画面和紧张的环节吸引玩家,而电影要有打动人的东西,既然拍成了电影,就要用电影的思维去衡量。

或者干脆不要改,我觉得很多游戏开始之前的剧情介绍很炫,片头画面和文字介绍都非常有趣,打斗很花哨,沿用这个思维,游戏怎么吸引人就怎么做,只去放大游戏中好玩的东西,满足喜欢视觉冲击或者直接感官刺激的这部分观众,也算是成功的。

玩家和影迷之间分歧大 概念性强阻隔普通观众

游戏改编电影大多口碑差,最主要的原因是游戏的体验和电影的体验不一样,从内容的体验上来讲,二者对叙事和视觉的要求都不一样,拍电影很难把游戏体验还原到电影中去,从这个角度看,会失去很多粉丝。而概念性的东西对玩家来说有很强烈的娱乐体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却是生僻的。

游戏改编是很依赖主演的,就像很多人因为朱莉才记住了《古墓丽影》,如果《刺客信条》没有了法鲨,可能口碑更惨。只有《魔兽》是去明星化的,但从票房上来看,前期虽然很猛,但缺乏后劲。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刺客信条》的后劲会稍微好一些。

游戏改编电影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最早是知名游戏搭配知名演员,后面是知名游戏搭不知名演员,现在是不知名游戏搭知名演员,从中可以看出,这类电影也在不断调整自己,在商业化上面寻找更多的空间。

游戏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在《古墓丽影》时代,游戏的技术表现力差,弱于同一时代的电影。而近些年,游戏的发展非常迅猛,很多在视觉表现力上强于电影,甚至已经超越了二线的动作片,这也是游戏改编电影受限的原因。电影对于游戏玩家已经没有太多吸引力了,尤其是那些重视视觉冲击力的玩家。

而著名的游戏改编电影系列《生化危机》之所以火了那么多年,是因为它已经不算是游戏改编电影了,算是一部真正的电影系列,脱离了游戏,因此它的玩家和影迷之间的分歧还是挺大的。整个系列女主角都是同一个人,不少影迷也是冲着这个超级英雄似的女主角才来的。从游戏改编电影这个层面上来讲,这部影片蜕变成了真正的电影系列,培养了自己固定的影迷,这也是其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原因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