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慈善成为校园最美的教育
慈如清泉润心田,善似暖阳满人间。慈善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文化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日前,缙云县壶滨初级中学在县慈善总会、县教育局的指导下开展了第二届慈善文化节。在为期一周的慈善文化节中,学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慈善活动,开展慈善文化教育,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营造人人参与慈善、主动奉献爱心的校园新风尚。
成长与收获 慈善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欢迎大家来我们的爱心小铺看一看,这里有水果捞、炸鸡腿、冰淇淋,小本生意,都来献献爱心……”在美食义卖活动现场,七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卖力地吆喝着,摊位前挤满了前来选购的同学。
作为慈善文化节中全体师生参与的活动之一,学校在广场给每个班级搭设了摊位,义卖食品学生自定,班主任把关,家长不得参与现场制作和承包,全都由学生自主经营。记者在现场逛了一圈,只见各个摊位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食物,有冰甜爽口的冰粉、新鲜美味的水果沙拉,美食的香味让人垂涎三尺。
各个摊位前人头攒动,学生们不仅是卖家同时也是买家。大家或热情地吆喝叫卖,或三五成群地拥到摊位上,奉献一份份小爱心。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成交声此起彼伏,热火朝天的场景把美食义卖活动推向了高潮。
义卖活动结束后,各班统计着义卖所得的善款,并派代表捐赠给学校,一笔笔善款将为壶镇民安桥的建设添砖加瓦。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美食义卖活动,在学生的心里埋下‘慈善’的种子,以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去做善事,积极参与到壶镇的民生实事中,为家乡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慈善种子从此生根发芽。”缙云县壶滨初级中学副校长赵伟萍说。
除了美食义卖外,学校还开展了“传承雷锋精神 争做慈善先锋”黑板报评比活动、十佳歌手大赛、慈孝少年、优秀教师表彰大会、学雷锋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等,整个校园内外流淌着浓浓的暖流。
《做最好的自己》《慈善,我们一路同行》《觉醒年代》《感恩有你》……在亲子诵读大赛上,一首首涤荡心灵的经典诗歌,一波波震撼心灵的亲子诵读声,伴随着一曲曲遒劲优美的音韵,回荡在校园上空,激励着大家从现在开始,为理想而努力,为人生而拼搏。
“我和妈妈第一次参与到这样的表演中,排练这个节目花了三个星期,让我更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感受到爸爸妈妈的不容易,慈善文化节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更让我们懂得了慈善的意义,大家随时随地都可以奉献爱心,将慈善文化传递下去。”七年级八班的卢可以同学和妈妈参与了亲子诵读《让我们一起成长》后,更加深刻体会到慈善的重要性。
献热血,行善事,种善心。与学生们不一样,学校的教职工则参与到集体志愿献血中,共有50名教师献血13600毫升。王双春老师献了300毫升,这是他第10次献血,他说:“通过捐献热血的方式,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感到特别有意义。”
活动中,缙云县慈善总会向壶滨初中捐赠500本《慈善读本》,旨在青少年群体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传播慈善理念,倡导积极健康的慈善行为,形成诚信友爱、向上向善、乐于助人、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
感恩与责任 慈善文化浸润师生心灵
奏响温暖旋律的校园慈善文化节只是缙云县壶滨初级中学集中呈现慈善文化的一个节点,其实,慈善文化早已渗透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中。
“孩子,如果不是看了你写的周记,我真的不太明白你还有这样的小心思,妈妈今后一定抽出时间多跟你聊聊,也希望你有什么疑惑多跟爸爸妈妈讲……”去年,在八年级八班的“六一”主题班会上,同学们阅读着父母写给孩子的一封家书,很多同学眼中饱含热泪,感动不已。
班主任吕杜娅介绍,当初同学们刚到初中就读,对“六一”还是很期待的,于是就想通过一次特别的班会,加深学生与家长间的联系。“我们就提前策划,不仅给每个同学准备了礼物,还让家长给孩子写了家书,拉近孩子与家长间的距离。”吕杜娅说,通过这样暖心的活动,营造了良好的亲子沟通氛围,更能促进家校共育,同学们不仅更加理解家长的苦衷,家长也能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不单单在校内组织感恩主题班会,学校还时常组织同学们参与献爱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给孤寡老人送自己种植的蔬菜,在母亲节、父亲节等特殊节点,鼓励同学们把爱勇敢地表达出来,深刻体会慈善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教师成长上,缙云县壶滨初级中学充分发挥慈善文化的内涵,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师结对,利用“结对手册”记录双方的成长,通过结对共进、先听后上、四备三思、请进来送出去等活动,提升老、中、青各个群体的教育教学能力。
陶天真是九年级社会与法治学科的任教老师,作为一名本专业毕业的老师,他对学科知识点和教学难点有着深刻的理解,为了更好地带动年轻教师,他主动结对两个年轻教师,不仅上示范课,还实时跟进两位徒弟的教学情况,及时沟通,提供相关备课资料,有效地做好“传帮带”。陶天真说:“像我们学校这样师徒结对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大家都是很友善很无私的,老师们的心都聚在一起,只为了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让同学们能更好地成长。”
同样,温暖的慈善文化也体现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学校各学科教研组长尽职尽责,率先示范,并积极鼓励,通过有效的教研制度和评价监督机制,让学校教研氛围规范且温馨。
多年来,缙云县壶滨初级中学始终秉承“树孝心、求真知、做真人”校训,着力推进“感恩与责任”德育特色教育,慈善文化已深入到校园的方方面面,也取得丰硕的教育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效果。校长陈春英表示:“我们学校以慈善文化节为基础,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打造教师时时以‘慈’育人、处处以身作则,学生知‘善’理、有‘善’心、行‘善’事的‘慈善文化传承基地’,激发全体教职工、学生用实际行动去感染身边人,从而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做慈善的队伍中来,成为爱心奉献的志愿者、慈善理念的传播者、慈善美德的传承者,助力 ‘文明缙云 暖心之城’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