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科学家王邦平科普讲座进紫微初中
6月6日中午,中科院科学家王邦平来到紫微初中,在学校崇真厅为七年级学生送上了《物理的魅力》的科学大餐。
王邦平是首都师大附属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担任教育工作50载,是北清之慧教育专家,被聘为北京市海淀区兼职教研员、物理学科带头人和首都师大物理系《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兼职主讲教师,现任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材(北师大版)编委、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曾参加北京市21世纪初中物理教材(新课标)和海淀区高中物理教材的编写工作;参加多项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学物理“教与学”的规律,运用自学辅导模式进行教学。
讲座中,王邦平老师从一个关于子弹从枪膛中射出的视频引入,随后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向大家介绍了什么是科学?人类怎样去寻找太空中最适合人类宜居的星球开普勒-452b?科学家如何发明了望远镜的故事?……王老师用纯朴而生动的语言、丰富的科考图片资料及精彩的视频短片,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神秘的科学世界。孩子们充满兴趣、掌声阵阵,现场互动问答更是气氛活跃、高潮迭起。
王邦平老师与在座的学生们提问互动,培养了学生们的动脑能力。同时,王老也指出学习物理并不是要让每个人都当物理学家,而是要用学习物理的方法解决问题。老科学家的授课风格严谨深刻又不失幽默风趣,赢得在座学生的阵阵掌声。近年来海宁市紫微初级中学非常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不仅积极引进科学讲座,还在校内开设了3D打印、STEM等多种课程,校内配置了气象观测台和水文记录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历时120分钟的科学讲座中,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讨论,认真思考问题:科学是什么?王教授让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并让学生主动发言。同时给同学们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善于发现规律,可以是生活的规律,也可以是某种变量的规律;二是要具备科学精神,包括勇于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等;三是提升学习方法,学会逻辑化、定量化、实证化等方式。王教授还通过分享了一些著名物理学家如牛顿,伽利略等人的画图笔记,告知同学们学物理,就要学会画图,使自己的思维形象化。最后,王老师为讲座中发言积极的几位同学颁发了纪念品,并热情与他们合影留念。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课堂,是一场探索奇妙世界的旅行,是一把开启科技大门的钥匙。本次讲座,激发了学生对科普活动的兴趣,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