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如何赋能高职教师课堂管理——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123”探索实践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印发,标志着双高计划的全面启动。双高计划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龙头项目,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将引领中国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提升。这一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也对高职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工贸)为例,立足实际“捕捉”当前高职学生的需求变化,分析高职教师的供给能力短板,揭示高职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提升的有效机制,为高职教师提供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合理化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前瞻性。
一、理顺双高计划和教师课堂管理的逻辑关系
双高计划作为国家实施的促进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引领新时代职教改革发展,对高职教师课堂管理来说既存在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机遇方面,双高计划为高职教师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研究视野。比如浙工贸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双高计划相关课题研究、项目实践和成果转化等活动,开展了《双高计划下高职三教改革研究与实践》、《双高与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类专业群课程体系的研究》等二十多项省级课题研究,内容涵盖了双高计划与教学改革、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基层党建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产教融合等多个领域,在开展研究的同时积极进行课题应用、改革实践和项目推广等,促进“理论”“治理”“应用”三提升,牵头打造“双高引领”“调研开路”“全面布局”的课堂管理应用场景。双高计划为高职教师提供了更多的课堂管理资源和条件,如更先进的数字技术、更匹配的师资力量和更丰富的课堂资源等,这为高职教师的课堂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保障。同时,双高计划还鼓励高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这也为高职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机遇。
挑战方面,双高计划对高职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师需要塑造“课前强预习、课中强互动、课后强反馈”的更为专业化的课堂管理能力,不断探索制约课堂管理能力提升的“卡脖子技术”,拓展能力边界和打破“木桶效应”,不断丰富课堂管理能力的内涵。高职教师不仅需要提升自身管理能力,还要提升对学生的管理能力、课堂空间时间管理能力、课堂目标内容管理能力、课堂模式策略管理能力、课堂评价优化管理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等,最终实现课堂有效化、现代化和价值最大化。比如浙工贸人工智能学院林烨、徐群和、蔡文明、戚伟业教师团队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建”,从2017年到2022年,坚持五年的执着锤炼,最终凭借作品《基于开源鸿蒙的智能炼苗系统开发》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此外双高计划要求教师具备行业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与行业企业合作,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衔接企业岗位需求,将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融入到课堂管理中,为课堂教学增质提效。
可见,双高计划和高职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提升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系。首先,双高计划将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必须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管理能力和育人实效,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其次,高职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的迭代升级。因此,高职教师需要积极探索课堂管理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进而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最后,双高计划和高职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提升的相互推进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相互促进、共赢发展。这也为双高计划赋能高职教师课堂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锚定双高人才培养新目标,“拥抱”师生课堂供需变化
当前高职大学生基本都是00后大学生,面对新常态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面对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驱动下的产业转型升级及催生的新业态场景,面对日益复杂的不确定性环境挑战,高职学生容易陷入“躺平”还是“内卷”、碎片化学习还是深度学习、就业还是专升本、自主创业还是“给人打工”、专业深耕还是跨界成长等一系列两难选择。对课堂管理需求逐渐在发生一些变化,具体表现在:第一,对教师课堂能力的需求更高:高职大学生更加注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他们希望教师能够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二,多元化学习方式的需求更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高职大学生更加注重多元化学习方式,例如通过在线课程、移动学习、社交媒体、AI等方式进行学习,以丰富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提高学习效果。第三,交互性和参与性需求更高,高职大学生更加注重课堂的交互性和参与性,他们喜欢和老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同时也更愿意在课堂上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第四,学习内容实用化生活化需求更高:高职大学生更加注重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生活化,他们更希望能够学到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未来的工作。第五,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更强:高职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他们更加强调自己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随着双高计划从启动步入推进阶段,高职教师课堂管理供给方面的变化,主要有课堂资源供给来源面越来越宽,课堂技术工具迭代更新速度加快,课堂方法组织形式越来越丰富化,课堂内容专业化结构化趋势明显,而这些变化取决于教师的课堂管理理念和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有效供给增量。同时,课堂供给环节还存在供给时间固化、供给空间局限、个性化课堂供给比较稀缺、课堂评价供给不够多元等特点。此外,学校管理层的政策支持也会对高职课堂管理供给产生影响。高职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是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对于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可以提高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例如浙工贸36个专业已经成功组建了光电制造与应用技术、眼视光技术、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创意设计、跨境贸易、工商管理、旅游与休闲等8个专业群,建立“课程共构、师资共用、基地共建、资源共创、成果共享”的专业群内部协同发展机制,实现内部跨界跨类融合、各专业优势互补。参照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与中小微企业对技术创新服务人才的需求,浙工贸工商管理专业群锚定双高人才培养新目标,提出培养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工商管理类技能人才为核心,并围绕这一核心,将每一个能力目标进行细化,建立一套有特色的专业群人才资历标准。遵循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构建专业课程实训、岗位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的进阶实践训练体系,学生认可度高。
三、长效运行三大机制,全面打造课堂管理新生态
1、在满足学生需求点上着力,建立学生需求变化反馈引导机制
学生需求变化反馈引导机制,让学生对教师课堂的需求进行及时反馈,反馈结果有利于教师“摸清学生口味”,从而针对性改进课堂管理策略。比如浙工贸的《物联网开发实战》课程是电子信息专业专业核心课程。教师通过前导项目成绩、职教云学习数据、学习轨迹和问卷调研等手段对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特点和专业特性展开分析,发现学生首先具有非常强烈的对接本地产业智能升级和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研发的需求,其次是期望自身能学习行业最新技术的需求,但是对通信技术协议深入学习缺乏自信,创新实践能力有待提升等。通过即时反馈该课程引入铁皮石斛智能化种植培育的真实项目,教师结合学生需求对课堂内容进行调整和提升,引导学生乐学、爱学、敬学。
2、在改善教师能力供给线上发力,发展教师课堂能力持续发展机制
教师课堂能力持续发展机制,让教师从自身课堂管理能力现状出发,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让教师能力供给曲线呈现不断上升态势。制作课堂管理能力清单表,驱动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培训意愿,开发课堂管理互动平台,完善课堂管理评估体系,对教师课堂管理能力进行定期评估,便于对教师进行课堂管理能力提升。通过技术标准、信息安全、国家利益角度引发学生对国家战略利益的思考。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引领,结合实训室、企业实践基地平台,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激发学生学习使命感,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和精益创新精神,利用身边人身边事,感受榜样力量。
3、在执行落实面上用力,构建供求关系动态平衡机制
供求关系动态平衡机制,让学校从执行层面抓细落实教师课堂管理,力求学生需求和教师供给能达成均衡。例如浙工贸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计划,通过为教师提供信息化智慧化立体化课堂管理培训和指导,提升其课堂管理能力。同时结合双高建设要求设置激励奖励制度,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技能、竞赛技能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提供政策资金保障支持。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学习平台、浙江在线课开放共享平台、超星学习通甚至教师自己研发的虚拟平台等多重渠道,突破传统课堂时间空间的局限,实现培训随时随地随情。
以双高建设为契机,浙工贸走出了“理顺一个关系,拥抱两种变化,运行三大机制”的赋能实践探索之路。积极提升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积极迭代更新理念模式等,臻于至善,敦行致远,力求打造工贸样本,努力谱写工贸方案新篇章。
(作者:金晓燕,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文是浙江省“十三五”第二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双高计划引领下高职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提升研究——基于供给需求分析视角》,项目编号jp20190896,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师科研共享心智模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0SCG2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