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之下核桃来
作者:罗俊霞
编辑:罗俊霞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0-10-15 15:24:01
每年,到了农历八月的时候,便是核桃成熟的季节了。原本,核桃成熟的事,与我是没有任何关联的;原本,阿克苏也只是个与我毫无关联的地理名词;而今,阿克苏核桃成熟了,于我内心,却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是在2018年的某一天里,才偶然得知我的表哥一家人早已举家迁徙至新疆,在阿克苏地区的温宿县落户了的。有了表哥的手机号码,加了表哥的微信,细聊才得知,他们一家人,包括表哥的父母(我的姨父、姨妈)早在2009年的时候便辗转到了那里,在那边专业种植核桃、苹果和棉花,成了那里地道的果农。
从此,我就开始与那片遥远而又辽阔的土地上的人民有了密切的联系。我的四季故事里,到了初秋的八月,便有了对挂满枝头的核桃、大朵大朵盛开的棉花和脆脆的冰糖心苹果的想象和期待。我原本没有看过核桃长在树上的样子,没见过苹果树开花,也没有看见过一大片无边无际的棉花盛开在戈壁滩上的景象,与表哥加了微信以后,我时常央求与叮嘱他:哥,给我拍一些照片看一下呗!往往要过了很久,他才回过来一句:我要干活,没时间拍。我再恳求:忙里偷闲,拍几张呗!偶尔,他便拍了一张,或是几张照片过来。我一看,这拍的什么照片呀,要么看不清楚,要么没有细节,要么审美角度不对。于是我又留言:哥,能不能请你对着那个苹果,手机拿近一点拍,然后再找那种成串的拍一下,最好还找一棵硕果累累的整棵的苹果树拍一张。过了些时候,表哥回话了:我拍不来,要拍你自己过来拍。
看嘛,这是什么表哥嘛。我这表哥,大我三岁,与我哥哥同岁,他读高中那会儿没有住校,而是住在我家里,与我哥同起同睡,一同上学一同玩耍的,时隔多年,当我们都已人至中年,当我对他的记忆依然停留在高中时那个一头黑发、满脸温暖的笑、说话亲切柔和的大男孩的形象时,再看他的照片,发现他已是头发稀疏、添了皱纹并发了福的中年男人了。只是他的声音和说话的风格没怎么变,依然是那种柔和的声音和风趣的样子。
他说他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每天起早贪黑地在地里汗流浃背,每天有干不完的活,不像我一天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用电脑备着课,还可以随时喝喝茶,批评一下学生。对于他这样的一番言论,我表示抗议:我还羡慕你呢,每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头顶那么蓝的天、那么大朵的白云,看着核桃挂满枝头,闻着苹果香,随时可以摘一个苹果吃,多惬意呀。我表哥回我:来嘛,我们换嘛!又补了一句:你来摘苹果试试看,估计让你干一个小时你都吃不消。我回他:我来吃还差不多。他说:好啊,欢迎你来吃,让你一次吃个够。于是,我就开始想象我坐在苹果树上,身旁都是挤满枝头的苹果,我随手摘下一个最大最红的苹果,尽情地啃着,嘴角都溢出汁水来。这样想着,我似乎就真的吃到阿克苏的冰糖心了,脆脆的,甜甜的,咬一口,满嘴都是汁,手上都是苹果香。
不过仁慈的表哥也有心血来潮时,猛的会想起来拍几张照片或者视频给我看一下。记得有一次,他拍了核桃给我看,问我:认识不?我乍一看,不明为何物,便如实回答:没见过。他笑了,说道:我说你就只会教教书吧,核桃都不认识。然后,他发了个视频,把那绿绿的核桃果给剥开了。从那时起,我才知道,原来核桃也如同板栗一样,是有一层外壳的。又有一次,他拍了几朵棉花,凑得很近拍的那种,模糊不清的,他发微信里,问我:见过这个没?我仔细看了看,没看明白是什么,便回答:你这拍照技术,看不清楚!他又笑了,用语音回我:棉花啊,你都看不出来,还真是只会教书。我不服气,说道:你再拍一张看看,要那种一大片的。然后,他给我拍了几位妇女包着头巾,在烈日下摘棉花的视频,又由近到远,让我看了那一望无际的棉花地。那一次,我“近距离”地目睹了在湛蓝如洗的天空之下的棉花,一朵一朵,一片一大片,看不到尽头,风吹过,像是天山的树枝上散落的雪花,又像是行走在沙漠边上的绵羊。我亲眼看到了勤劳的农民在那片土地上劳作的情景,看到他们的脸黝黑,脸颊绯红,摘棉花的手飞快地变换着动作,把棉花摘下来,放到麻布袋里去。于是,我便陷入了诸如农民与土地、耕耘与收获的词句的感动里去。
于是,从2018年开始,每到核桃成熟的季节,我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卖核桃之举。虽然,我表哥的核桃因为品质好并不愁销路,因为每年到了核桃成熟的季节,便有外面的大卡车去收核桃,但我想着,如果我能帮我表哥卖一下核桃,不仅我们可以吃到新鲜纯正无农药的阿克苏核桃,也可以让表哥不用全都以批发价去廉价卖给批发商,所以我的行为也算是一举两得了。于是我每年都会在核桃成熟的时节发一次朋友圈,也发到我工作所在的“快乐大二高群”里去。我们这个群是个温暖有爱的大家庭,群里都是我的同事,学校领导也都在里面,每年我发一次广告,便有很多人找我订购。我把各自的姓名与购买数量记录好,拍了照片发给表哥,表哥再用自己的车拖运到二十几里远的快运公司去,用纸盒子一箱一箱地打包好快递过来。到了我这边,我再请我的公婆来称重量,分袋装好,再送到各路顾客手里。
这时的我,俨然成了专业卖核桃的小商贩,可是我在卖核桃的时候,从来没有觉得这是掉面子的事情,反倒升起一种自豪感。因为,我也是从大山深处的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我是地道的农民的女儿,我在那片有着千山万莽的土地上长大,我踏着祖辈开创出来的通往山外世界的路上,走出了大山,挣扎着,不向命运低头,我在异地他乡活得努力、昂扬,活得热情,活得心安。而我的表哥,同样的,他为了生存,亦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带着父母、妻子和孩子,到了更远更偏的地方去,在那原本一切都是陌生的地方扎根、存活,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吃饭,他们在那里淌下汗水,也流下了泪水。他们背着行囊,拖家带口,离乡背井,开辟了一条艰辛的远徙与奋斗之路,在沙漠的边缘,在戈壁滩的边上,在生长着一排排胡杨的地方,他们开始锄地、种下果树,常年浇灌,直至它们长大,开花结果。
这样的劳动者,值得尊重,值得赞扬,值得我用拙劣的文字去书写,值得我以吆喝的形式去帮着卖核桃。在边疆的那片土地上,除了我表哥他们,还有很多勤恳善良的农民,还有每年一批从衢州过去的援疆干部、教师和医生,他们,挺立着,像边疆的胡杨,风吹不怕,雪压不倒,坚持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正热火朝天地撸起袖子加油干。
正要收尾,收到表哥发来的照片,他告诉我,那远处白色的就是天山雪山,距离他的果园只有二十公里。是哟,我们这核桃,可是从天山之下而来的,它们汲取的水分,一定有天山积雪融化的那一部分吧。
我是在2018年的某一天里,才偶然得知我的表哥一家人早已举家迁徙至新疆,在阿克苏地区的温宿县落户了的。有了表哥的手机号码,加了表哥的微信,细聊才得知,他们一家人,包括表哥的父母(我的姨父、姨妈)早在2009年的时候便辗转到了那里,在那边专业种植核桃、苹果和棉花,成了那里地道的果农。
从此,我就开始与那片遥远而又辽阔的土地上的人民有了密切的联系。我的四季故事里,到了初秋的八月,便有了对挂满枝头的核桃、大朵大朵盛开的棉花和脆脆的冰糖心苹果的想象和期待。我原本没有看过核桃长在树上的样子,没见过苹果树开花,也没有看见过一大片无边无际的棉花盛开在戈壁滩上的景象,与表哥加了微信以后,我时常央求与叮嘱他:哥,给我拍一些照片看一下呗!往往要过了很久,他才回过来一句:我要干活,没时间拍。我再恳求:忙里偷闲,拍几张呗!偶尔,他便拍了一张,或是几张照片过来。我一看,这拍的什么照片呀,要么看不清楚,要么没有细节,要么审美角度不对。于是我又留言:哥,能不能请你对着那个苹果,手机拿近一点拍,然后再找那种成串的拍一下,最好还找一棵硕果累累的整棵的苹果树拍一张。过了些时候,表哥回话了:我拍不来,要拍你自己过来拍。
看嘛,这是什么表哥嘛。我这表哥,大我三岁,与我哥哥同岁,他读高中那会儿没有住校,而是住在我家里,与我哥同起同睡,一同上学一同玩耍的,时隔多年,当我们都已人至中年,当我对他的记忆依然停留在高中时那个一头黑发、满脸温暖的笑、说话亲切柔和的大男孩的形象时,再看他的照片,发现他已是头发稀疏、添了皱纹并发了福的中年男人了。只是他的声音和说话的风格没怎么变,依然是那种柔和的声音和风趣的样子。
他说他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每天起早贪黑地在地里汗流浃背,每天有干不完的活,不像我一天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用电脑备着课,还可以随时喝喝茶,批评一下学生。对于他这样的一番言论,我表示抗议:我还羡慕你呢,每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头顶那么蓝的天、那么大朵的白云,看着核桃挂满枝头,闻着苹果香,随时可以摘一个苹果吃,多惬意呀。我表哥回我:来嘛,我们换嘛!又补了一句:你来摘苹果试试看,估计让你干一个小时你都吃不消。我回他:我来吃还差不多。他说:好啊,欢迎你来吃,让你一次吃个够。于是,我就开始想象我坐在苹果树上,身旁都是挤满枝头的苹果,我随手摘下一个最大最红的苹果,尽情地啃着,嘴角都溢出汁水来。这样想着,我似乎就真的吃到阿克苏的冰糖心了,脆脆的,甜甜的,咬一口,满嘴都是汁,手上都是苹果香。
不过仁慈的表哥也有心血来潮时,猛的会想起来拍几张照片或者视频给我看一下。记得有一次,他拍了核桃给我看,问我:认识不?我乍一看,不明为何物,便如实回答:没见过。他笑了,说道:我说你就只会教教书吧,核桃都不认识。然后,他发了个视频,把那绿绿的核桃果给剥开了。从那时起,我才知道,原来核桃也如同板栗一样,是有一层外壳的。又有一次,他拍了几朵棉花,凑得很近拍的那种,模糊不清的,他发微信里,问我:见过这个没?我仔细看了看,没看明白是什么,便回答:你这拍照技术,看不清楚!他又笑了,用语音回我:棉花啊,你都看不出来,还真是只会教书。我不服气,说道:你再拍一张看看,要那种一大片的。然后,他给我拍了几位妇女包着头巾,在烈日下摘棉花的视频,又由近到远,让我看了那一望无际的棉花地。那一次,我“近距离”地目睹了在湛蓝如洗的天空之下的棉花,一朵一朵,一片一大片,看不到尽头,风吹过,像是天山的树枝上散落的雪花,又像是行走在沙漠边上的绵羊。我亲眼看到了勤劳的农民在那片土地上劳作的情景,看到他们的脸黝黑,脸颊绯红,摘棉花的手飞快地变换着动作,把棉花摘下来,放到麻布袋里去。于是,我便陷入了诸如农民与土地、耕耘与收获的词句的感动里去。
于是,从2018年开始,每到核桃成熟的季节,我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卖核桃之举。虽然,我表哥的核桃因为品质好并不愁销路,因为每年到了核桃成熟的季节,便有外面的大卡车去收核桃,但我想着,如果我能帮我表哥卖一下核桃,不仅我们可以吃到新鲜纯正无农药的阿克苏核桃,也可以让表哥不用全都以批发价去廉价卖给批发商,所以我的行为也算是一举两得了。于是我每年都会在核桃成熟的时节发一次朋友圈,也发到我工作所在的“快乐大二高群”里去。我们这个群是个温暖有爱的大家庭,群里都是我的同事,学校领导也都在里面,每年我发一次广告,便有很多人找我订购。我把各自的姓名与购买数量记录好,拍了照片发给表哥,表哥再用自己的车拖运到二十几里远的快运公司去,用纸盒子一箱一箱地打包好快递过来。到了我这边,我再请我的公婆来称重量,分袋装好,再送到各路顾客手里。
这时的我,俨然成了专业卖核桃的小商贩,可是我在卖核桃的时候,从来没有觉得这是掉面子的事情,反倒升起一种自豪感。因为,我也是从大山深处的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我是地道的农民的女儿,我在那片有着千山万莽的土地上长大,我踏着祖辈开创出来的通往山外世界的路上,走出了大山,挣扎着,不向命运低头,我在异地他乡活得努力、昂扬,活得热情,活得心安。而我的表哥,同样的,他为了生存,亦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带着父母、妻子和孩子,到了更远更偏的地方去,在那原本一切都是陌生的地方扎根、存活,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吃饭,他们在那里淌下汗水,也流下了泪水。他们背着行囊,拖家带口,离乡背井,开辟了一条艰辛的远徙与奋斗之路,在沙漠的边缘,在戈壁滩的边上,在生长着一排排胡杨的地方,他们开始锄地、种下果树,常年浇灌,直至它们长大,开花结果。
这样的劳动者,值得尊重,值得赞扬,值得我用拙劣的文字去书写,值得我以吆喝的形式去帮着卖核桃。在边疆的那片土地上,除了我表哥他们,还有很多勤恳善良的农民,还有每年一批从衢州过去的援疆干部、教师和医生,他们,挺立着,像边疆的胡杨,风吹不怕,雪压不倒,坚持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正热火朝天地撸起袖子加油干。
正要收尾,收到表哥发来的照片,他告诉我,那远处白色的就是天山雪山,距离他的果园只有二十公里。是哟,我们这核桃,可是从天山之下而来的,它们汲取的水分,一定有天山积雪融化的那一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