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未尝是一种苦
作者:陈春露
编辑:陈春露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5-31 22:25:42
酸甜苦辣咸,苦是人生五味之一,谁个没吃过苦呢?只不过是每个人吃苦的程度、方式不同而已。
我因性情随和,有时候也会逆来顺受,故觉得半生平顺,即便是受过苦也不觉得怎么苦。又因自己随遇而安,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追求,所以心里也没有“求之不得”之苦。但孩子非得叫我说一下吃苦,那我就拣两件事说一说。
一、正月里吃生萝卜
大概在我八、九岁的时候,那是正月末的一天,我正从外婆家往回走,刚走到池塘边,看到村里的玉玉手挎着大竹篮,走在对面的大路上,看样子是准备到田坂里去拔猪草。她边走边啃着一个大萝卜,一副很享受的样子。
我从来没有生吃过萝卜!看她那吃得津津有味的神情,一路上我都在咽口水。还好,从外婆家到我自己家,也就五分钟不到的路程。一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问母亲,“妈,我们家还有萝卜不?”“干吗?多着呢!”“削一个萝卜给我吃吃!”“那个东西生吃一点也不好吃!你怎么会想到要吃它呢?妈明天烧萝卜丝带鱼给你吃!”“不,我看到玉玉在吃,好像很好吃。我也想吃!”我妈一个劲地摇头, “傻瓜,那是因为她们家人口多、条件苦,没有什么别的零嘴可吃,才吃生萝卜的!我们家番薯还有两窖呢!你要吃那东西干啥呀!”我就不信,缠着母亲到地窖里去拿萝卜。母亲拿了萝卜,边削边笑,说:“削好了,可得整个吃下去!不准吐!”我满口答应着,看着母亲削着胖胖的白萝卜,口水再一次流了下来。可等我一大口咬下去,一嚼,就“噗”的一口,全喷了出来。那生萝卜的味道,真的苦,还带着些辛辣!完全不是我想象的味道!怪不得,那么满满的两窖大萝卜都留着给猪吃!我苦哈哈地张着嘴巴,直到母亲塞我一块冻米糖才高兴起来。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生吃过萝卜。就连如今大家都说很好吃的北方水果味萝卜、心里美萝卜,我也只是听说过而已,似乎早已失去再尝一口萝卜的勇气。
“那时候是真的苦啊!”母亲每每说起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生活,就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感慨。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是生活清苦。每年开春,青黄不接,很多人家都要为下顿吃什么发愁,所幸我父亲聪明母亲能干,没有让我们饿过肚子。而且母亲是货真价实的巧妇一枚,特别能精打细算,经常是变着花样做好吃的给我们吃。记得春日下雨的午后,稍微得空的母亲会把年前晒干的番薯丝在石磨上磨成粉,然后和上糯米粉、小麦粉或玉米粉做成样式和颜色不同的窝头当点心吃,又美味又饱肚。每每母亲揭开蒸笼盖,香气溢满厨房间的时候,都是我们姐妹幸福的下午时光。有时候,半个窝头还在嘴里,又一路小跑地拿几个去给外公外婆尝尝。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是劳作艰苦。那时候母亲已经有了三个女儿,我是老大,十虚岁,小妹尚在襁褓中。家中五口人,五亩多责任田,还有自留山、自留地等,但家里只有两个劳动力,父母是起早贪黑地在田地里忙乎。从此以后,我就被当成男孩随父母一起下地干农活,除了耙耕犁耖,什么活都干过。现在回想起来,风吹着,太阳晒着,肩挑背扛、打稻插秧的日子,埋头苦干中也有许多嘻嘻哈哈的幸福时光,也算是一段充实又单纯的岁月。除了担挑多了,个子被压矮而颇觉遗憾之外,我一点也不觉得苦。行文至此,其实我已经明白了,我之所以不觉得苦,那是因为有人替我扛着所有的苦:清苦、艰苦……
二、为减肥吃生苦瓜
父亲年轻时胃寒,凡是寒凉之物,我们家一般都不种、不买、不吃,包括苦瓜。所以,小时候我只在外婆家吃过一次苦瓜,虽然觉得味道不错,但还是少有机会吃到它。
成家后,经常在夏天买苦瓜吃,或梅干菜烧苦瓜,或笋干烧苦瓜,或鸡蛋烧苦瓜,或肉片炒苦瓜,味道都是杠杠滴!
只是,与生活条件改善同步的是与日俱增的体重。女儿还在读小学低段时,有一次,她翻看我婚前的旧照片,真的很认真地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妈妈,这个阿姨这么漂亮!是谁啊?”冏得我无地自容。于是常常阶段性地下“要减肥”的决心。但只要我一说要减肥,还没开始减,阻力就来了,先是被老公骂,再是被母亲骂,于是,我只得以最快的速度收回我才刚刚说过的要减肥的话,也许这是我从此以后再也瘦不下来的主要原因吧!
有一次,有好友告诉我,饭后吃生苦瓜可以减肥。我想这法子既简单又省钱,更不会遭骂,不妨一试。于是,难得去菜场的我,亲自跑去买了一堆苦瓜。晚饭后一个人躲在厨房里啃。只是,味道实在不好,但想着能减下体重,也变着花样坚持着,一会是切片吃,一会儿是榨汁吃……在家吃了四天,第五天一家人去武夷山旅游,我还背了一大袋苦瓜去呢!只是这趟出行回来后就没再坚持了。体重又如那早晨初升的太阳,一点一点地、顽强地往上窜。
后来发现,历史上常吃苦瓜的还真大有人在。其中,最有名的人物,当首推明末清初的画家石涛。他餐餐不离苦瓜,自号“苦瓜和尚”,他还有一个让世人颇费思量的别号:“瞎尊者”。何解?网上解释的版本很多,比较被大家认同的说法是:苦瓜者,皮青,瓤朱红,寓意身在满清,心记朱明;瞎尊者,失明也,寓意为失去明朝。失明之人,心心念念想着复明之时。原来,他本姓朱,名若极,是明靖江王之子。国破家亡后,被迫逃亡,削发为僧,一生颠沛流离,晚年定居扬州。所以,他心怀着他的大明,口餐餐吃着苦瓜。以至于这苦瓜,都渗透进他的笔墨,幅幅画都饱含着淡淡的苦涩味,一种和苦瓜极为近似的韵味。
石涛吃了一辈子的苦瓜,所以成了中国绘画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人物之一。像我这种只吃八九天苦瓜就想减肥的人,故事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减肥失败。
三、关于吃苦的一点随想
最近,有朋友信誓旦旦地和我说,他要努力奋斗,多赚钱、多存钱,要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免得他长大后吃苦。类似的话听得多了,但从我朋友的嘴里说出来,我还是很惊讶!怎么可能不吃苦呢?私以为,一个人出生后,行走江湖,总得吃两种苦,一种是时代给的苦,一种是自找的苦。时代给的苦,如果有人和你同担,十分苦也就去掉了七分,苦,也就不成其为苦;自找的苦,如果没有强大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来支撑,吃得再多也无益,只会徒增行走人间的痛苦,八苦变成九苦。(注:佛说,人有八苦。)
如今,身逢盛世,时代为大家创造着“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充裕生活。但我还是勒令老公在自家那小小的一方阳台上,种上了一盆苦瓜,不为减肥,只为方便的时候找点“苦”吃。
吃苦,未尝是一种苦。你说呢?
我因性情随和,有时候也会逆来顺受,故觉得半生平顺,即便是受过苦也不觉得怎么苦。又因自己随遇而安,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追求,所以心里也没有“求之不得”之苦。但孩子非得叫我说一下吃苦,那我就拣两件事说一说。
一、正月里吃生萝卜
大概在我八、九岁的时候,那是正月末的一天,我正从外婆家往回走,刚走到池塘边,看到村里的玉玉手挎着大竹篮,走在对面的大路上,看样子是准备到田坂里去拔猪草。她边走边啃着一个大萝卜,一副很享受的样子。
我从来没有生吃过萝卜!看她那吃得津津有味的神情,一路上我都在咽口水。还好,从外婆家到我自己家,也就五分钟不到的路程。一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问母亲,“妈,我们家还有萝卜不?”“干吗?多着呢!”“削一个萝卜给我吃吃!”“那个东西生吃一点也不好吃!你怎么会想到要吃它呢?妈明天烧萝卜丝带鱼给你吃!”“不,我看到玉玉在吃,好像很好吃。我也想吃!”我妈一个劲地摇头, “傻瓜,那是因为她们家人口多、条件苦,没有什么别的零嘴可吃,才吃生萝卜的!我们家番薯还有两窖呢!你要吃那东西干啥呀!”我就不信,缠着母亲到地窖里去拿萝卜。母亲拿了萝卜,边削边笑,说:“削好了,可得整个吃下去!不准吐!”我满口答应着,看着母亲削着胖胖的白萝卜,口水再一次流了下来。可等我一大口咬下去,一嚼,就“噗”的一口,全喷了出来。那生萝卜的味道,真的苦,还带着些辛辣!完全不是我想象的味道!怪不得,那么满满的两窖大萝卜都留着给猪吃!我苦哈哈地张着嘴巴,直到母亲塞我一块冻米糖才高兴起来。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生吃过萝卜。就连如今大家都说很好吃的北方水果味萝卜、心里美萝卜,我也只是听说过而已,似乎早已失去再尝一口萝卜的勇气。
“那时候是真的苦啊!”母亲每每说起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生活,就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感慨。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是生活清苦。每年开春,青黄不接,很多人家都要为下顿吃什么发愁,所幸我父亲聪明母亲能干,没有让我们饿过肚子。而且母亲是货真价实的巧妇一枚,特别能精打细算,经常是变着花样做好吃的给我们吃。记得春日下雨的午后,稍微得空的母亲会把年前晒干的番薯丝在石磨上磨成粉,然后和上糯米粉、小麦粉或玉米粉做成样式和颜色不同的窝头当点心吃,又美味又饱肚。每每母亲揭开蒸笼盖,香气溢满厨房间的时候,都是我们姐妹幸福的下午时光。有时候,半个窝头还在嘴里,又一路小跑地拿几个去给外公外婆尝尝。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是劳作艰苦。那时候母亲已经有了三个女儿,我是老大,十虚岁,小妹尚在襁褓中。家中五口人,五亩多责任田,还有自留山、自留地等,但家里只有两个劳动力,父母是起早贪黑地在田地里忙乎。从此以后,我就被当成男孩随父母一起下地干农活,除了耙耕犁耖,什么活都干过。现在回想起来,风吹着,太阳晒着,肩挑背扛、打稻插秧的日子,埋头苦干中也有许多嘻嘻哈哈的幸福时光,也算是一段充实又单纯的岁月。除了担挑多了,个子被压矮而颇觉遗憾之外,我一点也不觉得苦。行文至此,其实我已经明白了,我之所以不觉得苦,那是因为有人替我扛着所有的苦:清苦、艰苦……
二、为减肥吃生苦瓜
父亲年轻时胃寒,凡是寒凉之物,我们家一般都不种、不买、不吃,包括苦瓜。所以,小时候我只在外婆家吃过一次苦瓜,虽然觉得味道不错,但还是少有机会吃到它。
成家后,经常在夏天买苦瓜吃,或梅干菜烧苦瓜,或笋干烧苦瓜,或鸡蛋烧苦瓜,或肉片炒苦瓜,味道都是杠杠滴!
只是,与生活条件改善同步的是与日俱增的体重。女儿还在读小学低段时,有一次,她翻看我婚前的旧照片,真的很认真地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妈妈,这个阿姨这么漂亮!是谁啊?”冏得我无地自容。于是常常阶段性地下“要减肥”的决心。但只要我一说要减肥,还没开始减,阻力就来了,先是被老公骂,再是被母亲骂,于是,我只得以最快的速度收回我才刚刚说过的要减肥的话,也许这是我从此以后再也瘦不下来的主要原因吧!
有一次,有好友告诉我,饭后吃生苦瓜可以减肥。我想这法子既简单又省钱,更不会遭骂,不妨一试。于是,难得去菜场的我,亲自跑去买了一堆苦瓜。晚饭后一个人躲在厨房里啃。只是,味道实在不好,但想着能减下体重,也变着花样坚持着,一会是切片吃,一会儿是榨汁吃……在家吃了四天,第五天一家人去武夷山旅游,我还背了一大袋苦瓜去呢!只是这趟出行回来后就没再坚持了。体重又如那早晨初升的太阳,一点一点地、顽强地往上窜。
后来发现,历史上常吃苦瓜的还真大有人在。其中,最有名的人物,当首推明末清初的画家石涛。他餐餐不离苦瓜,自号“苦瓜和尚”,他还有一个让世人颇费思量的别号:“瞎尊者”。何解?网上解释的版本很多,比较被大家认同的说法是:苦瓜者,皮青,瓤朱红,寓意身在满清,心记朱明;瞎尊者,失明也,寓意为失去明朝。失明之人,心心念念想着复明之时。原来,他本姓朱,名若极,是明靖江王之子。国破家亡后,被迫逃亡,削发为僧,一生颠沛流离,晚年定居扬州。所以,他心怀着他的大明,口餐餐吃着苦瓜。以至于这苦瓜,都渗透进他的笔墨,幅幅画都饱含着淡淡的苦涩味,一种和苦瓜极为近似的韵味。
石涛吃了一辈子的苦瓜,所以成了中国绘画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人物之一。像我这种只吃八九天苦瓜就想减肥的人,故事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减肥失败。
三、关于吃苦的一点随想
最近,有朋友信誓旦旦地和我说,他要努力奋斗,多赚钱、多存钱,要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免得他长大后吃苦。类似的话听得多了,但从我朋友的嘴里说出来,我还是很惊讶!怎么可能不吃苦呢?私以为,一个人出生后,行走江湖,总得吃两种苦,一种是时代给的苦,一种是自找的苦。时代给的苦,如果有人和你同担,十分苦也就去掉了七分,苦,也就不成其为苦;自找的苦,如果没有强大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来支撑,吃得再多也无益,只会徒增行走人间的痛苦,八苦变成九苦。(注:佛说,人有八苦。)
如今,身逢盛世,时代为大家创造着“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充裕生活。但我还是勒令老公在自家那小小的一方阳台上,种上了一盆苦瓜,不为减肥,只为方便的时候找点“苦”吃。
吃苦,未尝是一种苦。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