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千古文章一根骨 ——谈谈高考作文的立意

作者:汪啸波 编辑:汪啸波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5-22 21:49:47
立意,可以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动词,就是确立文章主旨;第二个是名词,就是已经确立的文章主旨。这名词属性的立意,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体现,也是文章的主题。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立意,不仅决定着材料的取舍,还影响着文章的谋篇、结构、行文、修辞。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的确!千古文章一根骨,立意的高下决定文章的成败。好分数必须有好立意,好立意要理顺两对关系。
  
  第一对关系是“稳妥”与“新颖”
  
  先说“稳妥”。
  
  考场作文不是创新作文,立论尽可能“稳妥”。“稳”是不偏激,不冒险;“妥”是“妥当”“正确”。请记住,“稳妥”其实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要有基本的是非观念与法制观念。“稳妥”并不是等同于盲目的“认同与赞美”。
  
  请看实例1:
  
  陕西府谷交警在官方微信上,制作了交通违章者的表情包。把现实中不同情况下违章者的头,在图片中放大为配戴上墨镜的大头贴。在每组图下面,还配发了带有网络风格的说明。
  
  针对这一事件公众的意见分为两种。支持者为其点赞:称其形式新颖让人印象深刻,也有助于树立交管形象;质疑者则直指其实用性,并提出这样的形式涉嫌侵犯个人隐私。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论述性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它当然绝不可能变成高考作文真题(其实,我们平时训练的作文题几乎都不可能成为真题),因为,让以百万计的考生去评价这类有争议的社会现象,评价某行业人员的言行与素质,容易引发矛盾冲突。但这个题目可以带来一系列深度思考。
  
  第一种立意是点赞,可以有以下几个角度:
  
  1.为“萌执法”点赞
  
  评点:侧重于夸赞执法者,风趣务实,借鉴网络的表达,把往日过于刻板的执法以“萌表情包”代之,活泼而亲民。
  
  2.“黑脸”何妨变“萌脸”
  
  评点:这样的表述构成较强的反差,突出以往严肃执法给人们带来的沉重感,对比中让我们感受到执法风格变化带来的亲近感。
  
  3.幽默执法,萌化人心
  
  评点:抓住题目中描述的趣味点,如“戴上墨镜”与“配发了带有网络风格的说明”,重点夸赞其充满幽默调侃的执法风格。以“萌化人心”褒扬执法新风。
  
  第二种立意是质疑,可以有以下思考:
  
  1. 树怕剥皮,人怕打脸
  
  评点:类比手法,提醒读者注意:把违章者肖像示众可能带来的巨大伤害。俗语的表述,隐含着传统的人文精神,不排除文章会涉及评价是否触碰法律底线。此立意符合人们的心理活动,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2.“接地气”不能“踩底线”
  
  评点:此观点承认其执法形式,但法律不是儿戏和游戏,它自有其庄重性。此立意采用了题目中的重要信息“涉嫌侵犯个人隐私”,对这种形式的执法提出了异议。
  
  3.“卖萌”不是违法的挡箭牌
  
  评点:这个立意很高明。它指出了“卖萌执法”受到好评的外在手段,但同时也点明了这种手段违法的内在实质;用“挡箭牌”的比喻,揭示了“涉嫌侵犯隐私”违法行为的隐蔽性。
  
  个人以为,“质疑”立意更稳妥(也更新颖),它关注了题目的重要信息,而执法者的“守法”,显然比所谓“萌”“接地气”之类的立意更有实效。
  
  温馨提醒:立意“稳妥”,要求细致全面地审题,要求敏锐深刻的反思。若是考生对于一些社会现象与话题,尚未形成清晰而明确的概念与推理,不要轻率判定是非,尤其不能有“赞颂皆保险”想法。
  
  再说“新颖”。
  
  观点新颖是建立在理性思考上的科学判断,是特立独行而不人云亦云。这里的所谓“新”,是说善于接纳初次出现的、刚开始的、逐渐兴起的思想,“新”是与“旧”相对的、与时俱进的意思,并不是不讲逻辑的求异。
  
  请看实例2:
  
  央视消息 在3月9日晚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网络访谈中,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刘良一爆料:目前高校的快递业务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学生,学生把积攒一段时间的衣服寄回家去,家里洗完之后再通过快递寄回来。应该说,这是一种新业务,类似于这样的业务需求比比皆是。生活好了,老百姓图的就是个便捷。快递能否发展起来,只能市场说了算。
  
  针对该则新闻,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此题按传统观念理解,那就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会洗衣做饭,人的生活就不能自理,不能自理就不能自立。那么,我们选择此类立意很恰当:
  
  1.    一衣不洗,一事无成
  
  2.    大好人生,岂能快递?
  
  3.    想把青春寄给谁?
  
  洗衣做饭,是人们日常琐事,每天必须面对。以此来衡量人的自理自立能力,颇有道理。故而乍一看,此类立意似乎很“稳妥”。
  
  可是,我们也看到,当下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服务业的革命浪潮席卷天下。早已经有许多专业人员从事专业工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如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经不含贬义,而是生活常态。快递公司的崛起,也是社会分工更细致的体现,可以把更多的人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鉴于此,我们如考虑一下“为‘快递脏衣’点赞”的立意,与时俱进,这也是很稳妥的。
  
  1.快递,可以更体贴一些
  
  2.从家务的囚笼里解放出来
  
  3.摘掉你的有色眼镜
  
  个人以为,这样的立意,更能够顺应新时代新理念。
  
  “新颖”既非彻底与传统决裂,不是用力过猛否定一切,“稳妥”也不是“守旧”与“固化”的代名词。开明的社会宽容度高,人们的自由度也就高,而且很多观念均日新月异。实际情况正如《罗辑思维》常常说的那样:当代社会的很多问题,只存在着高下之别,而不是对错之分。诚哉斯言!
  
  第二对关系是“明确”与“辩证”
  
  先说“明确”。
  
  对所给的材料作评价,学生的观点是否明确?我的衡量标准是,学生能否用“一句话”来清晰准确地表达。这“一句话”,只限于单句。
  
  一句话能说清楚的才是好观点,至于对它的界定、限制、修饰、补充,可以在文章中逐步出现,而不需要一时间都出现在观点的陈述上。
  
  我在进行论述性作文的讲评时,常常让学生提炼两句话:一句是好坏、爱憎一清二楚的观点,另一句是带着文采、情感的作文标题。
  
  那么何谓“辩证”呢?
  
  主要是指在看问题的眼光全面,不要执着与一端。立意“明确”,是说考生的考场作文,面对不同的观点,必须明白无误地站队,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而立意“辩证”则是说,阐述清楚自己观点后,还要兼顾与之相反相对的另一个观点。也就是说,要简单阐述另一种观点的正确性。但是要严格控制篇幅,点到为止。我欣赏一种“二八开”甚或“一九开”的比例。
  
  对另一观点的适度兼顾回应很有必要,否则,你的立论似乎就显得不敢去面对另一观点,有“不敢触碰,不敢应战”的嫌疑。
  
  切记:辩证不是两种观点都说好,也不是两种观点各打五十大板,更不是考生脚踩两只船。对自己选择的观点,要说得深刻而透彻,而适当地兼顾另一个观点,也应入情入理,而不是误解、曲解,断章取义。
  
  请看实例3:
  
  木桶原理。一只木桶成水的多少,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弥补自己的短处。
  
  斜木桶原理。把木桶放置在一个斜面上的时候,木桶盛水的多少,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扬长,而不是一味的“补短”。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对短板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述。
  
  此题可以从两方面确定立意:
  
  一是“必须补短”。不补短就会严重影响一个人事业与发展。比如在人生启蒙阶段,通常我们都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小时不补,大时吃苦”;若是从成人以后的情况分析,性格、品质、才能中的某些重大缺陷,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二是“无须补短”。因为每个人必然存在着“长短”,很多的长短是与生俱来且难以改变的。假如,给作家莫言补物理课,给物理学家杨振宁补美术课,有什么意义呢?每个人走上社会后,一般都只用自己的长处求生存求发展,凭自己的特长与他人一较高低。这可以按照“世上无处觅完人”“全才往往是庸才”“何必精通十八般武艺”“毁人不倦的秘诀”去立意。
  
  “明确”与“辩证”完全不矛盾。我们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做判断,必然是明确的。判断中隐含着的某些条件,并不需要同时说出。
  
  我们说“有志者事竟成”,强调的是“个人毅力对成功的重要性”;我们说“有志者,事未必成”,无非强调“我们立志必须科学,不能盲目、蛮干”。我们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难道不仍然认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吗?看看我们历朝历代的格言,哪一句判断不隐含着其他条件呢?只是个中意蕴约定俗成,我们大家心知肚明而已。
  
  一点补充:立意并不是离开审题独立存在的。为了让大家清楚它们各自的侧重,我们把它分章阐述。实际上,好的立意从审题开始。
  
  一点提醒:好的立意对语言表达的要求极高。立意的高度,就是语言的高度,但这是另一篇文章阐述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