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好吃苏子瞻

作者:郑燕祥 编辑:郑燕祥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5-05 22:31:28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当这首诗经过千里路程传到京都汴梁时候,身为朝廷宰相兼苏轼老友的章惇彻底火了,十年被贬终于爬上了相位,心中推行新政的理想早已被派系斗争给填满了,如今,多年的好友苏轼居然还站错了队,没办法,把他扔到岭南面壁思过吧,结果这家伙还不知悔改,你在那边依旧潇洒自如,于是临门一脚把苏轼又给踢到更遥远的瘴疠之地——海南。这回你该消停了吧!
  
  海南悬在大宋国海上,山高皇帝远,岭南都已是官员们的噩梦,被贬海南只是比满门抄斩好了一些。
  
  当时苏轼已经过了花甲,虽然大腹便便,身材也高大,但多年来的被贬,瘴疠之地待久了人也老了不少,青丝早已换成苍头。这么些年过去了,老婆先他走了,爱妾在惠州病逝,心爱的儿子也跟着走了,远赴海南时他只带了几册书,后面跟着最后的儿子苏过,一路风尘仆仆的渡海而来。
  
  刚开始苏轼也是欲哭无泪,好好的在惠州待着,虽然吃不好,住不好,但起码待久习惯了。这次来海南容貌颓废衣衫不整,连住的地方都没着落更别谈吃了。
  
  好在,关于大人们的事迹,远在天涯,他们也略知一二了。在海南岛上苏轼的铁杆粉丝给他腾出了自己的住处,终于有了个住的地方。
  
  初到黄州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你瞧,他被贬到黄州当团练使的时候还嬉皮笑脸的,因为黄州还属内陆,虽然湖北在当时也算是乡下,但好歹有口吃的,能在寺院里住和吃,也能和住持掰掰佛经。
  
  而到了海南呢?这处流放之地,天气炎热,毒虫众多,就算是不死于毒虫之口,居住在此处的黎人都是化外之民,官府盘剥得紧,抄起家伙就上,这些人勇猛异常,稍有不慎就可能身首异处。
  
  且看苏轼被贬黄州的生活:
  
  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
  
  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你看,他在黄州过的滋润吧,早上起来都要吃上两碗肉,吃得饱了还不要让别人说,一副自鸣得意又略带欠揍的样子。
  
  唐宋时期不流行吃猪肉,猪在当时人眼里是腌臜不堪的动物,排粪、睡觉、吃食都在一个窝里解决。所以唐宋时的人都不会去吃猪肉。可我们的这位先生不管,照吃不误,有钱人不要,穷人不知道怎么去煮才好吃,然后呢,我们的先生自己道出了秘诀:“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都吃出门道,黄州的猪这回看是遇到“胡屠夫”了。
  
  可是,这回来海南,海南有什么呢?当时的海南只有野果野菜。猪,恐怕是没有吧。要不然他怎么在向朝廷谢恩的《昌化军谢表》中说道:“臣孤老无托,瘴疠交攻,子孙恸哭于江边,已维斯别,魑魅逢迎于海上,宁许生还!”再加上他是个四川盆地出来的旱鸭子,游戏于江河湖泊上都要害怕被落水如今漂洋过海到海南来,在路上就被吓得半死,这回掉海里去就可能喂鱼了。
  
  那他在海南吃的是什么呢?
  
  百般无奈之下他只好重拾惠州的旧伎:在荒地里挖野菜,挖树根,偶尔在地里挖出地鼠,在破屋里擒得蝙蝠,生起火来,和小儿子两个人扒皮洗净烤熟了也算是给自己添道肉食了。吃完还砸吧嘴说这肉味鲜嫩无比,有别于黄州猪肉!
  
  海南不产米,所以岛上的米都由大船从外地运来,有时候一两个月没来,苏轼饿急了,总不能顿顿吃芋头就白开水吧。于是这位先生发挥“厚颜无耻”的本事,掐准指头算算谁家是要该祭灶了谁家又喜添贵子,然后赶快让儿子搀扶着蹭饭去,没有米好歹也有口肉吃有口劣酒喝。
  
  不过,苏轼就是苏轼,除了嘴上爱开开玩笑占点嘴头便宜外,为人是多么随和旷达。不管是先前被贬的黄州还是两度被谪的惠州,最后是现在的海南,他都是刚到几个月还哭着鼻涕,说我过不下去了,要死人了!半年过后再来看他,依旧嘻嘻哈哈,该蹭饭蹭饭,该喝酒喝酒。他自己还买了一块小地,种些菜和芋头,自给自足。还用椰子壳给自己做了顶帽子,喝醉了找不到家门就想起自家旁边有牛栏,顺着牛粪一路爬回去,定能找到家。他的才学使当地人敬佩,他的随和又让他平易近人,所以,短短时间他在人头上混相当熟。
  
  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
  
  春牛春杖,无限风光来海上。便乞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这不,这家伙又活过来了。海南立春之日,他拄着拐杖跑出来溜达,看到这漂亮的风景惹得他诗兴大发,也惹得他拇指大动。海南人不习惯农耕,苏轼到了后向他们极力推销农耕的好处,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海南人逐渐习惯了耕种,春耕秋收,在这立春播种希望的时候淳朴的海南人会拿出美酒浆果,这下他又能大饱口福了。桃花在海风中红极了,杨花如漫天飞雪一般,自己喝得醉醺醺,一睁眼,这哪里是“天涯”!
  
  再且看他跑到海南来都干了啥?
  
  替海南打起广告来了!
  
  事情是这样子的:
  
  当时的海南物质基础都很欠缺,口馋想吃肉了就得去掏鼠窝,抓蝙蝠,反正苏轼他百无禁忌,逮到什么吃什么。他还写诗道:“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但经常吃也受不了,恰巧这时有人给他送来一些牡蛎,他已饿得七晕八素,此时见到牡蛎眼睛都放绿光了,马上洗手收拾,摇身一变成了食堂大师傅,自己亲自调好酱料,用它肉掺在其中,在火中烤熟,尝后竟觉十分美味。然后吃完抹抹嘴调皮地告诉他儿子:“无令朝中大夫知,恐北方君子闻之,求谪南海,分我此美也。”呸!吃完牡蛎居然还告诉儿子不要让朝中的人知道,不然他们都会纷纷要求被贬到南方来跟我抢这份美味。
  
  真不把这里当流放地!
  
  不过这广告做的我服,不动声色就把海南烤牡蛎的名声传了出去,不知后世那些被贬海南来的达官显贵们有没有亲自尝尝海南的烤牡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