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如何让孩子学会当时间的主人?
作者:徐梦娇、丁锦烨
编辑:徐梦娇、丁锦烨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1-12-05 19:00:00

“双减”之下,学生作业少了,课业负担小了,没有培训班的周末和假期又回来了。然而,当松弛的日子变长了,许多家长似乎又陷入了新的迷茫中——
“‘减’出来的时间该怎么利用,如何规划?是让孩子去发展特长,还是再买几本教辅‘加餐’?亦或是放任孩子自由玩耍?”
“以前都是跟着培训班开课的时间走,现在‘减’下了大把时间,应该怎样教孩子学会做时间的主人?”
“低年级不留书面回家作业,面对类似‘自主阅读’‘自主锻炼’这样的作业,如何让孩子真正做到‘自主’?”
最近,之之和阿江走访了一所地处海岛的学校——舟山市普陀小学,发现那里的学生恰好正在学习、实践如何自主管理时间,而老师和家长们也在想方设法地当好他们的“助攻”。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老师和家长到底在做什么“时间”文章?
申请人:401班吴亦馨
作业名称:10月25日语文作业
具体内容:《语文同步》
申请类型:更换为看课外书30分钟
在自己的“课后自主作业申请单”申请类型这一栏,四年级学生吴亦馨郑重地写上了“更换”。这可是她攒了一个多礼拜积分后终于换到的“特权”。
她的同学虞钦云由于攒了更多的积分,因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免做作业”。他开心地告诉记者:“我现在上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因为上课多参与,多思考就有积分奖励,积分多了,就有更多机会兑换‘免作业’,也就有更多时间和同学打篮球啦!”

记者看到,在这份申请单上,学生们的每一笔“用款项目”都填写得清清楚楚。几位班主任不约而同地说,自从这学期推出课后自主作业申请单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学生们自主管理时间的能力大大提升,“什么时候做作业,什么时候运动、阅读,他们都把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
学校自然乐于看到这样的变化。该校校长张伊表示,“双减”的推进需要循序渐进,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更需要内化为学生、老师、家长的自觉行为。
为了实现“双减”能真正“减”到实处,“减”得有理有据,在今年9月开学后不久,副校长周玲萍就结合学校实际设计了一份“家长调查问卷”,共设置43个问题,范围涉及学生作业管理、体育锻炼、视力健康、参与家务劳动等多方面。
根据回收到的2127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对“双减”都持认同、支持的态度,而他们的担忧也普遍集中在“回家作业少了,多出来的时间该怎样引导孩子做有意义的事”等问题上。
针对家长们的担忧,学校教导处经过多次探讨和设计后,推出了全新的“学生作业积分兑换制度”,并允许每个班可按照自己班的情况和学生意愿,以不同的形式改革作业。

在401班,“学生作业积分兑换制度”就变身成了“心愿存折”。“我今天的心愿是玩五子棋”“我的心愿是免做作业”……大家的心愿五花八门,但实现心愿是需要有所付出的,于是,语文老师周玲萍就给他们制作了“心愿存折”。
心愿存折的外观、样式都由学生们自己选择,最后由老师统一购买,“‘心愿存折’从诞生到使用,孩子们都发挥了自主意识,让他们参与进来,才能发挥‘心愿存折’的最大作用。”在周玲萍看来,只有学生自主参与、自我选择、自觉管理,才能让他们的个性得到自由生长。
虞钦云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心愿存折”适合周期较长的作业,通过上课积极回答问题、高质量完成作业、取得进步等方式,就能获得相应的积分,用来兑换自己的“小心愿”。“作业申请单”则更适用于短期的心愿,只要积累到一定分数,大家就可以选择免做作业或更换成别的项目。
周玲萍手里已有一沓401班学生的心愿卡和申请单,“部分学生确实学习能力较强,积分累积很快,所以他们申请免做作业的次数较多,为了避免他们的学习惰性,老师在讲解作业时会常常提问这些学生,这也是以另一种方式在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基于‘双减’理念应运而生的‘心愿存折’和‘课后自主作业申请单’,如今俨然像是学生们的‘武功秘籍’,他们的战斗力充分体现在课堂效率、时间规划能力等方面。”张伊说,学校希望借助这份“秘籍”,让学生理解并懂得如何自主管理时间,从小学会做事有目标、有计划。

“双减”之前,四年级的张淳皓可是个“大忙人”,声乐课、写作课……每到双休日,就马不停蹄地在各类校外培训班中穿梭。“双减”后,一下子 “闲”下来的他先是“疯玩”了一段时间,但时间一长发现这样似乎有些“空虚”,“感觉自己一天也没干什么事,少了充实的感觉”。
当他拿到学校的“课后自主作业申请单”后,张淳皓给自己立了一张时间表。周一到周五的晚托时间,报名参加学校的拓展性课程——男生合唱团;周六上午把作业做完,下午如果天气晴朗,就和小伙伴踢会儿足球;周日是阅读时光,还要帮妈妈做家务劳动。“每周都有满满的安排,很充实,妈妈也夸我做事变得更有条理了。”

晚托时间正在上创客课的502班学生刘幸炎说,学校的“积分作业”对自己而言,简直就是“及时雨”。
自从学校推出“学生作业积分兑换制度”后,他开始给自己规划每一周周末的活动:一周去博物馆打卡、看展,一周约上小伙伴去社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了计划表,我只要‘依计行事’就行!”刘幸炎得意地说。“放学吃好晚饭后,我会先复习预习功课,七点半左右和爸爸妈妈玩会儿益智游戏,八点开始看课外书,有时候也会听英语,九点多一点我就准备上床睡觉。”小到每一天的计划,大到一个月的计划,刘幸炎将自己的时间计划表放在笔袋里,时不时地拿出来提醒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

学生拓展课作品
看着孩子们认真“修炼”这份时间秘籍,家长们的担忧也开始慢慢缓解。张伊表示,“双减”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家长更要扮演好引路者、陪伴者的角色,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优良习惯,包括独立思考、自我管理等能力”。
“比起刚开学那会,孩子现在的学习自主性更强了。”傍晚五点四十分的校门口,等候在安全长廊内的学生家长周璐燕说起自家娃的变化很是欣慰,“学校鼓励他们回来参与家务劳动,以前他总说,虽然作业写完了,但课外阅读的时间还没达到老师的要求,没时间洗碗、扫地。现在每天回家都能做一到两样家务活,他给自己规定白天在学校要做完所有作业,上晚托班的时候利用至少半节课来阅读课外书,多出来的时间就能用来做家务了。”
这小半年实践下来,普陀小学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时间,学校德育处还要求各中队召开时间规划主题班会,各科老师从分层作业、体艺作业、劳动实践着手,为孩子们“定制”专属作业,“作业变好玩了”“学习更轻松了”……在时间规划和作业质量的双重管理上,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也逐渐显露出来。

“前不久,孩子跟我提出,周末不想继续上写作培训课,想换成跆拳道和围棋。”全职妈妈王女士说,“孩子跟我保证能认真对待作业,对日记、作文不再应付了事,所以我顺从他的心愿换了课。两周下来,我发现他能在上跆拳道和围棋课前就主动完成所有作业,而这两门兴趣课也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真是一举两得”。
不少家长都说,从前是自己替孩子安排时间,现在慢慢变为配合孩子的时间计划。“这也是让家长去了解孩子,尊重他们的想法,同时引导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学会合理规划作息,实现劳逸结合。”张伊说。
老师们也发现,如今在不少家长的朋友圈里,每逢周末就是一场“亲子活动”大PK,和奶奶一起包饺子、爸爸教娃学骑自行车、给妈妈当摄影师……孩子们的周末生活有滋有味,不再局限于两点一线的辅导班。
在每一项改革的推进过程中
必然会遇到各种浅滩暗礁
“双减”也是如此
唯有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摸着石头过河
方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双减”不是教育一家之事
需要各部门、全社会形成合力
接下来
如果您所在的地区或学校
在推进“双减”过程中遇到了困惑和困难
请告诉之之和阿江
(zjsjytwx@163.com)
我们将走访浙江各地各校
寻找可“攻玉”的“他山之石”
供大家互相借鉴、互相探讨
共同前进
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TBCg-sB4vyps5V6VNmX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