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时政教育
开展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及社会热点等时政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为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充分发挥时政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省教育厅日前提出了相关意见,要求把时政教育融合到德育课程教学中,用好各种宣传平台,并积极培养教师开展时政教育的能力。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开展时政教育,有利于中小学生了解国情世情,有利于中小学生及时了解国家、地方的改革、建设、发展,有利于中小学生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习惯,培养开阔的视野、发展的眼光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深切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培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促进中小学生把个人的学习进步与祖国的发展紧密连在一起,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多形式开展时政教育
1.融合德育课程教学。把新鲜的时政教育内容及时深入地融合到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等学科课程教学中去,促使学科教学联系实际、生动丰富。
2.设置时政宣传栏。各中小学校要在师生易去地方的显著位置设置时政宣传栏,时政宣传栏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关注点,以新闻摘要的形式突出宣传国内外重大新闻、党委政府重大工作部署、社会重大事件等。内容选择要让学生看得懂、感兴趣、多受益。原则上时政宣传内容至少每周更新一次。
3.用好各种宣传平台。各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以及电子屏幕等,在学生上学、放学、就餐等课余时段播出时政新闻。同时要利用国旗下讲话、班(团、队)活动等向学生开展时政教育。校图书馆、读书角要配置一定数量的报纸、时政刊物,供学生阅读。
4.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各中小学校要结合劳动教育、节约教育、环保教育、法治教育等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工作和全国全省及家乡的发展变化,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要搭建平台,鼓励师生开展时政演讲、征文、讨论、知识竞赛等活动,积极吸引广大师生关心时事政治。
构建长效机制
1.积极培养教师组织开展时政教育的能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要加强对校长、教师的形势政策和国情教育,在组织校长、德育课程教师和班主任培训时,要安排时事教育的内容。
2.广泛争取各方参与和支持。各地教育部门要主动邀请地方党政领导为学生做形势报告,并与新闻宣传等部门加强合作,争取支持,为中小学开展时事教育提供更多资源。
3.加强教育督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开展时政教育尤其是时政宣传栏设置情况的日常检查和指导。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中小学开展时政教育情况作为督导评估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到中小学德育工作年度考核指标体系。
推荐新闻
- 1
民办在编教师要回公办?浙江民办教育综合改革7个文件全文大放送~
未知
- 2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学前教育服务实施方案》出台
教育之江
- 3
2016年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和中小学生艺术节即将启动
浙江省教育厅
- 4
《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通知(全文)
教育部
- 5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全文
教育之江
- 6
2015年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院校网址发布
浙江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