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小养成教育:从浙江走向全国
近日,《基础教育参考》2016年第7期的封面文章中,刊登了《基于“具身认知”理念的公民素养培育——浙江省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的探索与实践》,该刊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指导,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这是2012年全国陶行知研究会会刊《生活教育》在名校巡礼中,发表《花开桐乡 学在茅小——记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养成教育”》之后,茅小的养成教育经验在国家一级刊物再一次的亮相。
花香引得远客来
茅小自2002年建校起,恪守“厚德博学,立志成才”的校训,开展了四轮递进式的滚动研究。第一轮研究重在创设育人的人文环境,第二轮研究明确提出了现代小绅士小淑女培养工程,确立了以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为重点,第三轮研究促进以真善美为重点的健康人格的养成。
2013年第四轮《现代背景下小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研究》被立项为浙江省教科规划重点研究课题。这样,学校始终将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小学生德育的核心,但又在习惯养成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更高地追求养成健康的人格和现代小公民的素养,形成全面的养成教育体系。
2012年10月,学校的《天天好习惯——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读本》,由浙江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2012年10月18日,《浙江教育报》头版刊登了教育报记者陈蓓燕采写的文章——《一个跨越十年的课题》,文中这样写道:“整个出操过程无人指挥却整齐、有序;用餐时间食堂鸦雀无声,人人践行‘光盘行动’……”茅小的养成教育经验再次在省内外吸引了关注的目光,江苏、广东以及浙江省内各地的一批批参观者纷纷慕名而来。
“具身教育”结硕果
学生的实践——“做”——是形成良好公民素质的关键,这与当代前沿的心理学理论“具身认知”的观点一致,该理论有别于传统的先认知再行动的过程,强调行为决定态度,行为促进情感与认知。
在四轮主题式研究基础上,茅小坚持以“做”为导向,进一步系统地构建了小学生公民素养培育的“三级三段式”目标体系,并在学生层面形成了重视学生“做”的具身认知教育模式,由“天天好习惯”的自理养成、“以实践为导向”的礼仪训练、“以传承为核心”的文化浸润、“全员、全程、全面”的责任培育、“家校一体化”的倒逼工程组成,从而通过学生嵌入式体验与个性化迁移实现“从习到惯,行而知理”;同时在学校层面形成了包括“小步子”“可操作”“有反馈”的“步进式”操作系统与“重养成”“重达标”“重过程”“重个性”的绿色评价系统相统一的积极行为支持体系。
2015年2月,第四轮课题研究成果《基于“具身认知”理念的小生公民素养培育研究》获得嘉兴市第九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2月,课题成果再次获得浙江省2014年度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而本次在《基础教育参考》之“区域探索与均衡发展”栏目的高调亮相,再次全面总结了学校坚持了十多年的养成教育经验,肯定了茅小首创性地将“具身认知”应用于小学养成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这必将推动学校以此为新的起点,在养成教育之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