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集装箱”学校:关注社会底层孩子教育
位于比利时根特市西郊的吉卜赛人营地有一所专供营地里儿童临时上学的“集装箱”学校,新华社记者26日随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教育处一行参访了这里。
吉卜赛人也叫罗姆人,原住印度西北部,10世纪前后开始外移,遍布全球各大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的吉卜赛人超过200万,大部分住在欧洲,尤其是东部和南部欧洲,他们过着居无定所、到处流浪甚至乞讨的生活。
为了帮助这个特殊群体,欧洲许多国家都建有吉卜赛人营地。比利时有4个,分布在布鲁塞尔、安特卫普等大城市。位于根特市西郊的吉卜赛人营地是比利时境内最大的,可容纳25个家庭(每户通常有1至5个孩子)居住,这里也是比利时境内唯一一个拥有学校的吉卜赛人营地。
所谓学校,其实是一个“集装箱”,是根特市政府出资7000欧元(约合6.74万元人民币)购买的,专供营地里的儿童上学使用,里面配备必要的教学设施。
从外面看,“集装箱”学校长约8米,宽约3米,高约2.5米。打开“集装箱”侧面的小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3张课桌。每张课桌配有4把椅子,课桌上还摆着孩子们学习用的字母表和阿拉伯数字。
阿涅斯·范坎普是学校仅有的老师。她介绍说,孩子们学习的都是最基础的课程,首先是学习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大部分孩子还没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就不得不跟随父母转移到下一个营地。
根特市吉卜赛人营地允许每个家庭每次驻扎时间最长为三个星期,每年到该营地居住不能超过5次。
现代吉卜赛人通常从事建筑、汽车修理或二手车买卖等工作。他们挣了钱会给孩子买学习用具,但他们却不愿意带着各种东西迁入新的营地,哪怕是一支小小的铅笔。
许多跟随父母迁走的吉卜赛儿童临别时叮嘱老师,希望能为他们保管好他们的铅笔,下一次迁回来的时候他们还用自己的笔。
记者看见课桌上的铅笔筒已经插满了铅笔。墙上贴着孩子们画的画儿,正对课桌的墙上挂了几块书写板,上面分别写满了英语和法语最基本的单词。
阿涅斯说,从不同地方迁来的孩子讲不同的语言,因为语言不同以及学习基础差,学校准备了大量智力游戏供他们玩。墙角的文件柜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游戏玩具。
阿涅斯还说,很多吉卜赛孩子因为没有接受教育,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弱。她曾教过几个较聪明的吉卜赛学生,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更多机会接受现代教育。
推荐新闻
- 1
民办在编教师要回公办?浙江民办教育综合改革7个文件全文大放送~
未知
- 2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学前教育服务实施方案》出台
教育之江
- 3
2016年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和中小学生艺术节即将启动
浙江省教育厅
- 4
《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通知(全文)
教育部
- 5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全文
教育之江
- 6
2015年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院校网址发布
浙江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