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浙江省援青教师载誉返浙

发布时间:2025-07-31 11:02:19

7月29日,浙江省第五批援青教育团队集中返浙,省教育厅、各地市教育局及各派出单位相关负责人接机,欢迎团队归来。2022年8月至今,第五批援青教师用心接续,全力支持海西州教育高质量发展,谱写了一曲浙江和青海的高原情歌。





援青教师用爱与坚守写就的支教故事令人动容——


海西州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林吉



“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以热血和执着为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我……”这是我援青三年的初心。还记得初到海西天峻县时,高原孩子们清澈如湖泊的眼睛与简陋教室形成的强烈对比,深深震撼了我。


于是,我与团队成员积极推动“浙里石榴红·海西公益行”系列教育慈善活动的开展,三年来,累计募集181万元物资改善办学条件;创新“影子式”跟岗培训,让海西教师深度融入浙江学校完整教学周期;打造“同心”系列青少年交流活动,架起民族团结桥梁。


高原的寒风从未吹冷过教育的热忱,孩子们眼中的星光与海西教育的蜕变,正是“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的最好诠释。


海西州高级中学校长         宁斌



已是天命年,却做昆仑客;终成祁连侠,圆了少时梦!援青是一项神圣的使命,也是一项光荣的工作;是浙江对青海的致敬,也是青海对浙江的认可。青海与浙江的兄弟姊妹,大家相互交融,同学共进,共同谱写长江歌,共同吟唱黄河谣,共同搭建友谊桥,共同走向幸福路。


我们倾力将教育做得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有亮度。这三年,我们在这片热土上,用浙江精神、红船精神好好地干,干出热情、干出牛劲、干出成绩,力求工作有模有样,做事有风有范。虽平凡却不平常,虽简约却不简单。我们用智慧开启这一片新天地,用汗水浇灌这一方海西州,用真诚拥抱这个“金色的世界”——德令哈。


海西州德令哈第一中学校长        周霖超



远处的山巅白雪皑皑,七月的海西绿草如茵,三年的援青时光行将结束。刚来的时候,觉着时光漫长,真走的时候,倍感转瞬即逝。难忘青海!难忘海西!难忘德令哈!回首这三年,我们在援青的路上,将教育情缘传递,很幸福;我们跨越千里万里,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很值得!


在援青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播种知识,点燃希望,启迪心灵。每当看到德令哈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眼睛,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都对自己的援青使命和责任担当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三年里,我收获了孩子的信任和爱戴,收获了同事的帮助和热情,收获了家长的认可和赞誉,也收获了青藏高原独有的风景和德令哈金色的诗意。临行之际,一中的马华林老师特赋词一首《临江仙·欢送支教老师》


萤火微光燃暗夜,春泥深沃新苗。

烛影摇书案,尘霜染松涛。

千山桃李春绚色,一程风雨化虹桥。

临歧怎舍泪如潮。

此情山海重,清泉石上自涓涓。


将来,我希望自己能够带着这段宝贵的经历,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探索前行。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德令哈的孩子、德令哈的教育。让我们一起期待和祝福德令哈教育的明天更加美好!



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副主任        章彩涛



情牵柏树山,魂萦巴音河,青海——这份情缘永续。


回首援青这一年半,心中充满感恩与力量。我深深感恩组织的信任与关怀,给了我一个在高原奉献、践行使命的宝贵平台。难忘与援友们并肩奋斗的515个日夜,更难忘青海同事们的淳朴善良、“以心换心”的真情,这是我汲取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在浙江援青指挥部这个大家庭里,我深知自己只是“一滴水”。正是援友们这无数滴水汇聚成“浙江铁军”的洪流,奔腾在习近平总书记肯定的援青事业中,从长江源头奔向东海之滨。这擦亮第五批干部人才形象的历程,是我人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时刻叩问自己:“来青为什么?在青干什么?离青留什么?”答案就是用真情融入,以实干担当。组织重托、家人不舍,都化作前行的动力。原单位、浙江大后方、柴职院师生和亲人们的支持,是我最坚实的依靠。


这段援青经历是高原赐予的“特殊勋章”,让我拥有了“高原牌”与“援青牌”两块珍贵标签。青海的高天厚土、海西人民的豁达乐观,开阔了我的胸襟。援青积累的经验,必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我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致敬老师们!


2022年以来,第五批浙江省援青教育团队深入贯彻落实浙青两省对口支援部署,以“组团式”帮扶为核心,在机制创新、基础建设、师资培养、人才贯通、数字赋能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海西州教育水平显著提升。受援学校海西州高级中学被青海省委组织部和人社厅评为“组团式”援青工作先进集体,教育援青工作连续3年考核优秀。


我省通过联席会商机制和全域结对模式,促成101所海西学校与浙江99所学校结对,实现教育帮扶全覆盖;累计投入援青资金1.01亿元,实施57个项目,建成新高考管理平台等标杆工程,缩小城乡办学差距;开展教师培训22期、覆盖1341人次,选派63名骨干赴浙开展“影子式”跟岗学习,36名浙江教师“组团式”支教,助力受援校管理、教学双提升;定向招收195名海西本科生,异地办班培养336名职教和普高学生,海西州高级中学高考本科率三年连续提升。


2025年适逢对口援青15周年,浙江援青团队将接续奋斗,深化“六干”实践,为海西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