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 促进高质量学习——杭州市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讨暨区域特色教研展示活动
为更好地使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加强区域特色教研建设,2024年5月21日下午,杭州市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暨区域特色教研展示活动在杭州大关小学教育集团学院路校区音乐厅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为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方式,深入探讨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与实践应用。参与本次活动的嘉宾有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小学部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刘荣华老师,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小学部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王红霞老师,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许珂老师,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一小学正高级教师章桂芳。
融“作”于“学”,学习有深度
第一节课由杭州市文澜小学刘芷芮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刘老师创设“童话小剧场”的情境,以分角色表演故事为抓手,带领学生进入童话世界;以《课堂作业本》中的思维导图作为教学推进的载体,巧用导图助力学生梳理故事内容;巧借“吆喝”视频和合作单,助力学生融入角色表演。刘老师“以演促学”,引导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不同角色的动作、表情和语气,明白了勤劳的双手可以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
第二节课是由杭州市临平区实验小学郑苗苗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郑老师由生活中的大师们谈话导入,随后借助辅学作业单,理清大师与小沙之间发生的事情。紧扣关键,厘清小沙称大师为“害人精”的原因;随后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怎么改“剃头大师”这个称号,又可以怎么给身边的一些大师取雅号。整节课学生通过阅读、品悟、联想、讨论等多种方式理解难懂的词句,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童年的乐趣。
第三节课由大关小学教育集团王伟老师带来四下第八单元习作《故事新编》。王老师本节课的设计重在开发使用多元习作支架。通过故事资源包提供素材支架,借用情节发展的“波折点”提供思维支架,运用学习单提供写作支架,播放微课提供创意支架,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新编故事的策略,提升习作能力。课堂中王老师充分运用支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设定结局,根据结局绘制有波折的情节图,创编合理、有趣的故事,抓住关键情节,写出新奇的片段,充分感受故事新编的乐趣。
专题讲座,引领有高度
如何让作业融入学习的全过程?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一小学章桂芳老师带来专题讲座《“融学作业”的价值追求与路径探索》。章老师提出“融学作业”的设计以预学作业为导向,以辅学作业为支架,以拓学作业为载体,融入、优化、拓展了学习活动。章老师随后提出以预学作业为导向,拨动教学“切入点”;以辅学作业为支架,驱动教学“深入点”;以拓学作业为载体,联动教学“延伸点”。拨动、驱动、联动,为课堂转向提供新路向。
如何让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小学部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王红霞老师作了主题为《在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的讲座。王老师强调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应体现核心素养的特征,全方位的考量有助于架构单元作业目标体系。围绕目标体系创设真实而丰富的情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王老师的讲座呈现了高质量的单元作业实例,为一线教师设计与实施单元作业提供了范式。
最后,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小学部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刘荣华老师作活动总结。围绕本次活动主题,刘老师提出要进一步认识作业研究的重要性、作业设计的科学性以及作业实施的有效性。刘老师的高位引领,为杭州市小学语文优化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指引了方向,让老师们受益匪浅,进而更好地践行研究。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作业设计是一项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今天的活动从课堂展示到主题讲座,既有实践操作又有理论支撑,带给老师们对作业设计的新思路、新思考。我们相信,在杭州小语人的努力下,定会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探索新教学,同心齐研,向学而教,杭州小语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