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里的糕饼铺
巷子里的糕饼铺
衢州市菁才中学 高二(5)班 朱奕
清链巷子里的糕饼铺,可谓称得上是传奇了。
小时候每逢过春节的时候,爷爷奶奶就会让爸爸去买红糕绿糕,祈求新年的好兆头,希望新的一年中每个人都能有不同的新收获。而且他们特别要求要买清链巷子里最东边的糕饼铺的糕饼,虽然幼时很多细节记不清了,但依稀记得这家铺子门口的人很多,老板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唯一清楚记得的就是它的香味,是酥脆的皮新鲜出箱的香味,隔着大老远就能闻到。
长大后,过春节时买糕点的任务就落到了我的头上,每每我来巷子里时就如同掉在了棉花里,温温暖暖,巷子里大大小小的橱窗上
都贴满了窗花,墙上都挂上了红彤彤的灯笼,欢声笑语、行车声、店铺门口的喇叭声充斥着整条巷子,东边的人最多,大多都是来买
这家只挂着四个小招牌的糕饼——“王记糕饼”。与小时候一样,隔着老远,我就闻见了摊在门口桌子上的糕饼的香味。就像林清玄
笔下桂花糕的香味,穿过整座城来寻他,而南方温暖的春节,好像更能把这鲜香送进我的心头。
店铺不大,墙上深青色的漆都掉的差不多了,只有一对老夫妻在经营,看着大概五十几岁的样子,我每每在旁边等的时候都能听这对老夫妻同他人的唠嗑。老板娘是个干净利落的女性,头发高高盘起,脸上有着细细的皱纹,老板身材有些发福,但却面目和善,两个人无时无刻不是笑脸盈盈的面对顾客。这么多年以来,老夫妻二人依旧操着浓重的乡音,老板负责包糕点,老板娘负责称糕点,偶尔来了客人问他:“你家的东西好不好吃?”老板就会拍着胸脯说:“你看看这条巷子里哪个铺子门口的人有我的多?”每次一拆封他们的糕饼不到一会儿,盒子就见了底,无人不赞叹糕饼之美味,也无人不惊叹糕饼的味道多年未变,一切都还是老样子。
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在当地的晚报上发现了王记糕饼,小小的店铺大大的图片。报纸上说,这对老夫妻原本是华墅人,觉得那年头在村里种田挣钱没什么前途,于是攒够了钱就来到城里学了这门手艺,开了家小店铺,一开就是二十多年。据老板说,他们二十多年来都是起早贪黑,刚做生意的那几年,手艺不好,生意也不好,日子过得尤为艰难,他们二人便狠下心来,日日改进厨技,手艺好了,客人多了,日子也渐渐好起来了。但他们也没想到,这一开就是二十多年,甚至赢得了地方上人的认可,小有名气。报纸上还提到,糕饼铺子里的食材都是经过老板把关的,不是好的食材,他从来不会用到店里的糕饼身上。每个卖出的糕饼都充满了他们的心意。
二十多年如一日,用好的食材,用真心去做,从白手起家到小有所成,成为青链巷子里的招牌,这未尝不可是一个传奇。
指导老师:陈道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