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里的土地
清澈的河水两旁,几十亩棕黄色的田地向两边延伸着。有水稻笑弯了腰,有青菜郁郁葱葱,也有玉米颗颗饱满。时不时有一阵风刮过人们的脸庞,但头顶上的那一抹骄阳总让人感觉有的时候挺热的。
这是我外婆家的景象。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家的一代又一代人啊,也在土地的温润养护下逐渐成长成才,向外界散发着光与热。
沿着土地旁的道路开车深入,便见到土地中零星立着几个人,其中一个便是外婆邻居家的爷爷。近年来,田垄中那一个个年轻的身影越来越少了,我的外公外婆也很少去田里劳作了。到是这位有些执着的爷爷,虽已年过花甲,却不顾他人的劝阻,仍在田里耕作。住在城里的儿子女儿想接他回家,他去说自己坐车头晕不想去城里。其实我们知道他哪是头晕啊,大把年纪还能坚持在田里工作,只是舍不得他那亩地而已。我们向在田里耕作的爷爷打招呼,只见他带着一顶笠帽,黝黑的面孔上布着一道道皱纹,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数滴汗珠沿着他的脸庞流下。我们问他大热天的为何还要在田里劳作,他却只是轻轻一笑说:“田是我们农民的命,我们怎么会疏忽照顾自己的命呢?”
又是一年过去了,我们去外婆家却听到了拆迁的消息 ,却很不巧要拆迁爷爷那块的田地。这位靠土地吃饭的爷爷却急得像个孩子,连忙搬上一张椅子,坐到他日日夜夜跟住的土地旁。任凭旁人甚至村长来和他商量,也绝不走开,誓要做一位“钉子户”。过了一会,他又拿上自己的锄头,像一位士兵一样守卫着自己的土地。引得乡人都暗暗发笑,看这位老顽童守护与他血脉相联结的瑰宝。
可惜一个人的意志力量依旧抵不过整体的利益。爷爷的土地终究还是没了,情绪低落的爷爷也不知道怎么的被拉到了城里。我们感到很诧异,热爱土地的爷爷就像他的土地一样,怎么可能轻易被移动呢?后来邻居邀请我们去做客才知道,爷爷根本就没有在城市的家里无所作为,而是托人在城市里面租了一块空地,一如既往的种菜种地。土地虽移,土地之心丝毫未易。我们在路上又见到了这位爷爷,他仍戴着他那顶旧笠帽,拿着他的锄头,面上带汗,收获着他的番薯。见到我们,他激动的想要把几个番薯送给我们。我们在推辞的同时,心上的敬意油然而生。一位老人,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铭刻在血液里的那亩土地是用一生去灌溉的!
江山云物,皆若有情。爷爷用一生去灌溉土地,土地也用他最高的礼待去回应爷爷。爷爷对于土地有他特殊的情节,土地也用尽自己所有的养分又昭示又一个丰年。和谐的人地关系,诠释着可持续的发展。身为一位身上镌刻了土地印记的可敬的人,他又何尝不是一位传奇呢?他浓厚的土地情结又何尝不是我们当代人可以刻进骨子里的一种不忘根的精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