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第1题】借墨痕寻根(胡楚炎)

作者:云浮心 投稿时间:2018-11-13 01:20:04

借墨痕寻根

胡楚炎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墨痕。中华文明自诞生之日起,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演变出了世界瞩目的璀璨文化以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随着文字记载不断发展,创作者在文字的书写之中融入了自己的观念、思想、精神以及当时的时代特征,至此,真正意义上的书法便诞生了。

文字记载历史悠久,上溯到了商周时期,而书法却是始于秦汉。秦朝初年,文字繁多,交错紊乱,时局动荡不安。《说文解字序》中记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足以可见秦初文字之混乱,面对如此的局面,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划一,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字改革就此开始。经过漫长的统一,全国一致使用了以“蚕头雁尾,雁不双飞,蚕不二设”著称的隶书,这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不但使文字趋于方正端庄,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这标志着中国书法走向成熟的开始,为之后各种书法流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极盛景象奠定了基础。

从秦初到汉末,书法形式日趋完善。书法由秦篆变为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刘勰的《文心雕龙·碑》中写道:“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因此,两汉隶书进入了形体娴熟,流派纷呈的阶段,稳重的《乙瑛碑》,秀润的《曹全碑》,豪肆的《石门颂》,在它们基础之上又萌发出了破体的隶变,继而发展为章草。行书和真书也开始繁盛,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在王羲之笔下缓缓刻画并破空而出!一举铸就了王羲之“书圣”的荣誉。在飞速发展的书法艺术的背后,有两株新生的幼苗正在暗自发展,其中一株叫做楷书,而另一株叫做狂草。唐朝初年,大唐三绝之一的张旭狂草横空出世,一击击碎了规规矩矩的书法形式,开创了放荡不羁、桀骜不驯、自由洒脱的狂草时代。楷书更是出现了以颜真卿的颜体,欧阳询的欧体,柳公权的柳体以及多年之后赵孟頫的赵体为首的庞大流派阵营。甚至是真命天子唐太宗李世民都是楷书的忠实爱好者,写得一手清秀的楷书,真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呈现出了超越两汉的兴盛景象,它所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一一个朝代。

北周末年,皇室衰微,陈桥兵变,赵匡胤自立为帝,国家统一,书法艺术再一次飞速发展,出现了以苏轼、黄庭坚、米芾以及蔡襄称霸天下的四大家,四家之外,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历史悠悠转转,直至清朝,清代历二百六十余载,书法得以弘扬,再加上各类碑版的出土,兴起了以研究吉书、贞石、碑版的金石学,康有为、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师成功地完成了书法的变革创新,至此,书法进入了极盛时期。纵观清朝二百六十多年,书法由继承到变革,由变革到突破,由突破到创新,再由创新到繁盛,挽回了大宋之后日益削弱的颓势,其成就与两汉并驾,与大唐齐名。

泱泱华夏,大河滔滔,五千年前,一个神奇的民族在这里孕育,发展,强盛,将书法从实用发展成为形式美、意境美。五千年中华文化因此从未断流!传统文化之根便深藏于其中,抛开细枝末节,细究其源泉,借助书法的墨痕寻求深根,顿时恍然大悟,这便是民族文化之根——一种蓬勃奋发,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不断继承、发展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突破进取,追求卓越,中华文明必将又一次迎来极盛的高潮,中华民族必将又一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姓名:胡楚炎

学校:浙江省天台中学

年级:高一

班级:8班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