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二题]《文明--中华文明》(周立狮)
文明者,生于人,成于人,岁月之沉积也。人之所不同与飞禽,异于走兽,其根本于文明也。所谓文明,因地而分,因时而分,因人而分。文明之始,世界划分,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皆此理也。
历史之洪流,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天地万物如此,文明亦如此。多少文明吞噬其间,任其曾何等辉煌,唯中华不同,存之不亡。
中华泱泱,幅员辽广,亚洲之东,大洋之西,九百六十万平方者,供黎民十四万万生养。傲立天地,俯视八方,诞之至今,历五千载岁月时光。纵曾狼烟烽火,朝代兴亡,屈辱奴役,陷入彷徨;亦是盛世年华,天朝上邦,威服四夷,笑对沧桑。任蹉跎,然文明依旧,传之不亡!
阅史书知中外,无一文明可与中华并强,皆不及远甚。吾之中华,文明浩瀚,犹如璀璨之繁星,高峻之泰山,无垠之大海……此非吾辈之妄言,有目者皆可共鉴也。
世人问,何以中华民族可如此?何以中华文明可如此?吾之拙见,其因有三,愿君听详。
一者,吾中华民族贵于精神:勤于事、细于心、信于人、勇于先、强于恶、友于善、孝于老、爱于幼、扶于弱、忠于国。以此十条为中华之精神,是使吾中华文明兴之强之盛之。
二者,吾中华文明于历史长河中博采众长。取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与地而进,与时而进,与人而进。春秋战国之儒家,西汉汉武之儒家,两者相同亦不同。董仲舒之改革,吸百家之长,废儒家之短,终使儒学为后者两千余载之主流。以变促之不变,以改促之不改,是与他者最大之不同也!
三者,吾中华之儿女不畏艰辛不怕磨难。夜中望明月,浩然东去长江水。立志决心展抱负,少年豪情,纵横沙场。虽无才能换天地,愿洒血汗,为国为民绝忧患。千古英雄、不锈功业,何人敢忘。可记?戚将军扫荡群贼还我朗朗乾坤沿海太平!郑家儿郎收复台湾拒敌千里为国统一!吾中华英雄保家卫国,则文明传承可以无忧也!屹立于世界之林可以不倒也!
当今之世,国家林立,文明之接触,文明之交流,文明之冲击,愈加之激烈。于此文化多元的之际,与吾中华必形成挑战,然不免亦为机遇,把握之,使世界之民皆知中华文明之璀璨。
吾辈少年,虽求学于校,然不可懈怠,应以继承发展文明为己任,于学习生活中认识文明了解文明,懂得先辈智者的意图,再强于自身,而利于国家社会。须知前人言,少年强则中国强!同之,少年强则文明强,少年胜则文明胜,少年先于世界则中华文明先于世界。
吾信之,今后之未来,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必然实现,中华之文明必傲立存在于世界之林。吾辈少年也必以此为目标而奋起努力。
作者:周立狮
学校:平阳县萧振高级中学
班级:高二七班
指导老师:廖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