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2号】国民对中华文化的忽视
【高中组+2号】国民对中华文化的忽视
浙江省开化中学高一16班 郑楠
指导老师:邱慧萍(13675707331)
“文以载道,化以承天下。”
中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她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程,她凭借自己的身躯培养出了无数中华儿女,孕育出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中国自古是文明之都,礼仪之邦。唐太宗时期,曾有藩国朝贡,中途最珍贵的白天鹅飞了,使者只抓住了几根鹅毛,使者无法,只得将鹅毛献给唐太宗。而唐太宗也不恼,只笑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古我华夏,天朝上国,为他国所敬佩,礼仪之名更是流传甚广。现我中华,虽不断发展,不断强盛,但文明建设方面却是有所欠缺。我们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形象,是外国旅游景区的果皮纸屑、是石桥栈道上刻下的“XXX到此一游”。这不得不引人深思,我们欠缺了什么,为什么我们从原先文明古国的形象到现在的人傻钱多、没有文化,我们在发展的时候到底忽视了什么?毋庸置疑,为了追赶上他国的发展步伐,为了实现现代化我们在不断前进的时候丢了根、忘了本。
日本花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培养国民道德素养,而我们恰恰相反,用了漫长的时间去追求现代化,去慢慢忘掉中华民族身为龙的传人应有的骄傲与举止。过于激进,才导致了我们新文化运动时期砸孔庙等令人痛心疾首的行为。现在的中国需要的是文明与科技并举,孔子与爱因斯坦齐飞。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生生不息,借助文这条贯穿古今的长河,不断发展,激流勇竞。
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并由此而推及天下,以成“大化”。
伏尔泰曾经折服于孔子的明晰的逻辑和思想,在外国推崇孔子时,他说,只有孔子才能让世界走向更长远的未来。而美国也有专门的机构研究我们的儒学文化。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外国人却比我们重视。韩国、日本甚至多次抢在中国前面拿中华文化申遗。当美国人对于我们的孔子侃侃而谈而我们却一无所知的时候,当屈原“成了韩国人”,端午节是中国学的韩国的时候,你难道不觉得可笑又可悲吗?
但同时,你有想过吗?我们对于已经得到的东西的不重视,我们对于长久以来流传下来的习俗、文化的忽视会造成什么?我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好好珍惜,别人没有但却异常重视,终有一天我们的文化会被人家吸收领悟,而我们却渐渐失去自己所可以立足的,自己所骄傲的。
人们对文化的忽视在各种小细节中也可以体现。月前端午,我家门前晒满了艾叶,我知道他们不久之后便会摆在各个房间前面。我去上学之前,奶奶端来了黄色的浑浊的雄黄酒,让我喝一些再擦一些。回班之后我问同学,他们喝雄黄酒了吗,有没有摆艾叶。他们竟然问我艾叶是什么,雄黄酒不是白蛇传里面的吗?端午不是吃吃粽子就好了吗,超市新出的红豆粽怎么样……我异常震惊,难道家家户户都不包粽子了,而一些习俗也只有农村才有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变快,没有对传统节日的崇敬与家家户户应该洋溢的喜气,节日于学生的意义是放假,可能于他人便只是一个有名字的日子。
人们对文化的忽视已经可以说是彻彻底底完完全全。这真的需要我们一起去建设,要成“大化”只有慢慢慢慢捡起我们在快步向前走的时候所抛下的。这个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时间的磨练和人民的自觉。文能载道,化可承天下,从来都不只是说说而已,我泱泱华夏终究会将中华文明续写的灿烂辉煌!
学校:浙江省开化中学
年级:高一
班级:16
指导老师:邱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