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 第一题】何以解忧,唯有书墨 胡晶晶
何以解忧,唯有书墨
六年前。
妈妈牵着我的手走到了这里。直至妈妈停下了脚步,我才抬起头来。
看到的是一间地下室。昏暗,狭小。里面一张由两张四方桌拼起来的长方桌上铺着毛毡,上面清晰可见斑斑点点的墨迹。一些哥哥姐姐,正手执毛笔,神情专注地练着字。没有人注意到我。正在沙发上品茶的老师看到了我们,微笑着对我说:“来啦。”不慌不忙地盖上盖子,将茶杯放到了茶几上,迈开步子,向我走来。他笑着向我伸出了手,“欢迎加入我们。”我看到他无名指上有明显的老茧。我冲他笑了笑。他领着我站在了一个小姐姐旁,把纸和笔整齐地摆在了我的面前,对我摆出一个手势:“请。”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书法。
四年前。
“二等奖,xxx。”充满磁性的男声在我耳畔响起。我有点没反应过来。等到主持人重复了一遍:“请xxx同学上台领奖。”我才反应过来他这是在叫我的名字。于是急急忙忙地跑上台领奖,面露喜色。一位年过半百,头发花白的老者微笑着走到了我的面前,用他颤巍巍的手,把奖状递给了我,“年轻人,好好努力。”我向他点了点头,说:“谢谢您,我会的!”待我抬起头,眼前满是令人发怵的闪光灯。
两年前。
妈妈把我从书法教室接回家的路上对我说:“孩子啊,你眼看着就要升初三了,下学期咱能不能先把书法放一放,把书读好,等考上高中以后再说,好吗?”
我只是冷冷地点了点头,没有回答。
几个月前。
“妈妈!我考上高中了,我想继续和老师学书法!”我拿着录取通知书,在妈妈眼前晃,不知是有多高兴。“不行,”妈妈很果断,“高中抓得最紧的就是学习,上课都来不及,哪还有什么时间让你学书法,赶紧给我上补习班去!”
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些画面,现在仍能清楚地记得我当时的感受——老师教我一笔一画练字的时候,我的欣喜;在台上领奖的时候,我的激动;当妈妈不让我继续学的时候,我的不舍与难过;当妈妈说我应以学业为重时,我内心的酸楚。
又是一年冬风来。过年了。飘着雪。
我对着面前的一张红纸发呆,觉得无从下笔,觉得有些许陌生。当我鼓起勇气拿起笔时,却发现其实很熟悉。提笔,蘸了蘸墨,脑子里边不断地涌出灵感,下笔也就稳起来了。一点,一横;一撇,一捺;大小,黑白,都需要我一点一滴,细细地去琢磨,去感受。有了毛笔对我的回应,我下笔的速度也就渐渐加快起来,但是该点到的地方依旧到位,丝毫不差。牵丝,由黑到白;笔画,由多到少;字体,由大到小。一笔成。一联完。
“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写完,感觉整个人神清气爽,便又拿张纸,提起笔,继续挥洒。没有时间,没有喧嚣,恍若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无法自拔。字如一泓清泉,缓缓而源源不断地倾泻到笔尖,流畅,又不失气势。所有的烦恼都在落笔的那一刻,烟消云散。
我一直坚信,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没有永恒不变的友情。但是亲情和自己的所爱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慢慢冲淡。自我六年前拿起毛笔,我便知晓此生不可能放下。它就如我的亲人一般陪伴着我,而不是以闺蜜的身份。对于它的感情,又岂是时间可以消磨的?
就如同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多少个春秋过去了,经历了多少次时代的变更,我们的文化没有变,它依旧驻扎在我们炎黄子孙的内心深处,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即使融入了一些西方的文化,但它的本质并没有变,依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我们的魂,我们的归宿,我们要延续下去的精神,不是吗?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你不会想到要到国外去旅游度假,而是希望在一个僻静的农村里安享晚年。你不会在意西方的圣诞节,你只会牵挂自己的儿女生活的好不好,打个电话给他们。“今天中秋哎,一起回来吃个团圆饭吧!”“我这里粽子包好了,什么时候拿回去给孩子们吃啊?”“今天清明,得去祖宗那儿上坟了。”“今天大年三十呢,好写副对联挂上了。”“今天……”传统文化根植在我们的心中。
在欧阳修眼里,唯有美酒与百姓不可辜负;在我眼里,唯有书法才能聊以慰藉,释放自我。
作者姓名:胡晶晶
学校:浙江省龙游中学
年级:高一
班级:12班
指导老师:吴慧芳(联系电话:1358703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