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 第一题】古色新香的筷子 卓蒙
古色新香的筷子
“丫头,你来猜猜这个灯谜:弟兄两个一样高,一天到晚饭厅跑,样样小菜都尝遍,就是没有长过膘。”
“和我一样贪吃,肯定是我的筷子!爷爷,我说得对不对?”
“对对对,丫头真聪明。”
“爷爷,为什么筷子上面是方的,下面又是圆的呢?”
“因为这样筷子既不会滚下桌子,又方便夹菜啊。丫头,你知不知道我们祖先认为世界是天圆地方的,他们觉得是天上太阳每天跑东跑西,我们在四四方方的地上是不动的。而且把筷子也造成一头圆一头方,有天长地久的意思啊。”
“天长地久?天长地久是什么意思?”
“好丫头,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不知多少年前与爷爷在元宵节时的对话,我现在依旧能说出个大概。而今再回味“眠则同眠,起则俱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谜底如此熟悉,令人感到亲切。没错,就是这陪了我十五个年头的筷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读到这两句诗,“箸”这个古代的筷子叫法就引起了我的兴趣。“箸者,助也。”意思是帮助吃饭的工具,也叫筯,还叫棶,因为“箸”和“住”是谐音字,有停住的意思,不吉利,所以后来就用停住的反义字“快”来做筷子的名称。“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添个“竹”字头,成了现在的“筷”字。
一代代劳动人民的创新,造就了筷子的独特造型。筷子的上头略方,下头圆润,正是人们从“天圆地方”中获得的灵感。古代人民男耕女织,靠天吃饭,所以希望年年风调雨顺大丰收,而他们又相信“天圆地方”的学说,所以制作出上方下圆的一双筷子,来食用这一年的劳动成果。这表现出的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现代人远不能及的。筷子包含的另一个愿望,则是天长地久。两根筷子细细长长,含“长长久久”之意,是人们对家庭长久和睦的祈愿。
筷子的形态大有考究,而筷子不同于别国餐具的使用原理,更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西方多用刀叉,这与西方征服自然那种侵入式的饮食文化息息相关。相较于西方简单粗暴的餐具使用,筷子运用杠杆原理所追求的平衡,是极具智慧的。自古以来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了中国人更注重天人合一的和谐与平衡。这从使用餐具的方式便可得知:相比于西餐餐具刀叉的切、戳的用法,中国人用筷子将食物平稳夹起,而很少破坏食物本身,正是因为和谐与平衡的思想深深渗透进生活。它突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的意蕴,更体现了中国文化中谦让有礼的民族气节。
筷子的出现不仅是一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革命,更是一种人类文明的象征。经过岁月的磨练和时间的洗礼,筷子不但没有被历史所淘汰,反而愈加散发出历久弥香的气息,并慢慢演化成以一种实用与文化相结合的形式而存在。它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传承,是一辈辈炎黄子孙薪火相传的骄傲。
筷子,不会在我们这一代寂灭。筷子,连同它的形态、它所蕴含的美好愿望和它传承发扬的民族文化,会成为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刻在骨子里的骄傲,它将带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面向未来,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浙江省龙游中学高一(12)班 卓蒙 指导老师:吴惠芳(联系电话;1358703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