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2号】学礼立人,文明强邦 汪旭
【高中组+2号】学礼立人,文明强邦
浙江省高一13班 汪旭
指导老师:邱慧萍(13675707331)
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子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文明之邦”的美誉,还在咿呀学语时,我们的父母就给我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教导我们要学会谦让,夏夜里,外婆摇着蒲扇,给我们讲述“扇枕温衾”的典故,提醒我们“百善孝为先”。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与冲刷,文明这个词似乎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淹没在滴滴的喇叭声中,淹没在嘈杂的喧闹声中......课堂上,总会有同学不认真听讲,甚至出言不逊顶撞老师,于是《教师法》出现了;街道上,总有那么些人乱扔垃圾,哪怕垃圾箱与他们近在咫尺,于是《环境保护法》现世了;学校在庄严的仪式上,队伍里总少不了窃窃私语或者东张西望的人,于是今年9月国家出台了《国歌法》。可是仅仅依靠几页薄薄的公文就能够彻底阻止此类现象的发生吗?不然。而这一切的根源还在我们国人自身,我们的国人有时已经丢弃了文明。
当然,我们不得不说当今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从上世纪70年代到如今21世纪,改革开放政策的确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我们在享受着泱泱大国重现江湖的这份荣耀与光芒的同时,是不是应该想想我们的精神世界是多么空虚?林克艾普大数据全球人均读书量统计表明,我们国人真的很缺乏阅读,并且与日本、韩国等国差距不小。要知道,阅读对一个人是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它可以启迪我们的心智,让我们与伟人对话,获得思想上的熏陶。我们理应直视,我们也敢于直视,在泰国曼谷机场打麻将的是谁,在各地旅游景区内乱涂乱画的是谁,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是谁,没错,就是我们中国人,就是这个号称“礼仪之邦”的国家所走出的中国人!
不懂礼的人并不少,甚至因此酿成大错。这几日,网络上一直在热议重庆某公交坠江事件,真实原因竟只是乘客刘某错过一站便与驾驶员发生激烈争吵互殴,最终导致车辆失控,与对向正常行驶的红色小轿车相撞,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看看,这就是粗鲁莽撞造成的后果。如果刘某能静下心来,以事论事的话,又怎会发生这样的惨案?
要知道,“礼仪之邦”这个称谓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是历经岁月的淘沙而珍留的见证。没有与域外文化的交流,就没有大唐帝国的恢弘自信;没有东亚地区广泛深入的文化传播,就没有汉字文化圈的形成。古人以谦逊友好的态度对世界,因而得到各国的尊重。追根溯源,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孔夫子以其“仁”的思想感化着一代又一代的弟子,垂教万世,使“礼”得以顺着时光流逝而洗濯得熠熠闪光。
当今,“东南阙里”——衢州,儒风浩荡。作为衢州主城区,柯城全面启动“九礼六仪”育人工程,在全区学校形成人人争做“礼程学子”的良好氛围,进而通过“小手携大手”,扩大“学礼”的范围和效果。周树人曾说过:“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举。”同时我们也相信,凭借这一策略,“文明礼仪”也一定能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
文明,是一个人的明信片。
文明,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体。
文明,是一个国家的尊严。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即将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协调好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平衡,让“礼仪之邦”绽放光彩!
作者姓名:汪旭
学校:浙江省开化中学
年级:高一
班级:13班
指导老师:邱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