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2题】寻 (金桉加)
寻
金桉加
一直在寻找。
几千年前,先人赤着脚行走在泥路上,拾起一把黏土,在简陋的火盆上烤,于是土凝作瓷,渐渐地,便有了陶罐瓷碗,有了生活。几千年前,一个名为仓颉的人,对着日月星辰,看着锄起耙落,捡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些符号,于是成了文字,渐渐地,便有了甲骨文小篆,有了经文、史记,有了文化。
时光流转,风尘起落,那些人,从原始走向文明,那些物,由简易走向纷繁,那些思想,自单纯走向复杂。
春秋战国,一行人布衣褴缕,车马奔波于列国,思想的火花在碰撞,智慧的源泉在流淌,他们思考做人的真谛,寻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孔子携众弟子周游列国,当年的话语成了世代流传的经典。“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许多都已被我们深谱于心。夫儒之仁爱,道之无为,墨之非攻,法之严治,于时于世皆有益处,叹先哲理念深刻至今日行之有理,此乃文明之深远。
故中华不失为文明古国,凝结在传统文化中的,是千年前的探寻,也为今人的追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有历史的积淀文化的底蕴,但在风云变幻的时世中,先进与落后当以文明为尺。
中国曾被束缚过,应该站起来,寻找新时代的梦。不可否认中国正在快速发展,今天的面貌和几十年前大不相同,现代化的潮流中,我们迈向高水平的文明。
纵观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不只是经济生活水平远高于我国,科学文化领域社会道德文明皆我所不及。比如非洲中东地区许多发展中国家,他们有些地区贫困而落后,秩序混乱,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给外来人最大的感受是社会秩序与文明程度。正如我们到别的地区旅游,向往景色优美秩序井然,当地人态度热情有文化涵养,国家的文明取决于国民的素养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这也会是我们对他国的总体印象。
反观我们身处的社会,物质条件在逐步变好,但精神总是虚空,于是不少人没有良好的教养和高尚的品格,究其原因,沉迷于追名逐利中的苟且,少一点高雅深层的追求。灵魂本能追寻真善美,这需要环境的培育和文化的滋养。这个时代,有太多徒有外表缺少内涵的人,问“网红”之风成势是时尚的潮流,还是精神的腐蚀。问公交车坠江惨剧的成因,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冷漠。那些华而不实,那些肆意妄为,那些假作真时真亦假,只有慨叹。个人的文明是社会、国家文明的基础。提升国民素养是前进的必需。
走在路上,又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不错,“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信仰也信念,是生活的标杆,我们在寻找,寻找那个心中的信念。少一份浮躁多一份沉稳,少一点矫饰多一点涵养,少一些势利多一些微笑。
心清了,世界也明朗了。
历史长河中每个人是多么渺小又是那么伟大,构建文明社会,需要放眼世界的眼光和翻读史书的沉思,向前看和向后看并不是矛盾的,中国古人为我们留下无数精神财富,传统文化之根是走向现代化必不可少的。
追根溯源,习其精华,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前方。一个人有文化教养,可以助他坚持信念,身处困苦之境依然能自得其乐。看雷海为一个快递小哥为何能在诗词大会上折桂,平凡之中的追求,他朴实却时时闪着智慧的光芒,那种由内而外的气质是文化所给予的。而这样的人多了,文明也就遍地开花了。
对于这个世界而言,我们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土。但文明亦积小流而成江海,若每个人都在追寻灵魂的更高境界,那所谓的文明,便在前进的路上自然地升华。
我们,一起寻找。
作者姓名:金桉加
学校:浙江省新昌中学
年级:高一
班级:1班
指导老师:潘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