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2】《抬眼是信仰,入目皆传承》+丁悦
龙,这个历代来被中华民族敬仰的神兽,象征着中华民族,是我们最古老的图腾之一。古往今来,它一直被人们放在圣坛高高地敬仰。如今,它从遥远的古代穿越到21世纪,依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龙文化”也早已成了我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回望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龙”早已是家喻户晓。龙文化,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信仰。
“正月初五龙睁眼,家家户户把面擀",每逢正月初五,家家户户都烧面条,下元宵;正如这句谚语所说的,面条为龙须,汤圆是龙眼,只有吃了面条与汤圆,龙才能睁眼,以保家庭和顺,幸福平安。这或许也是“龙须面"的由来。
提及战国时期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我们都不陌生。他的一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脍炙人口。相传,屈原知道楚国国破后,心中悲愤难平,便怀抱大石投江自尽。然而人们因舍不得屈原,许多人划船追赶相救,但追至洞庭湖却不见其踪迹。之后每年的五月五日,人们都通过划龙舟来纪念他,想借此驱散江中的鱼虾,以免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这也是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每年的端午节,除吃粽子外,最大的事便是赛龙舟了。龙舟是一艘有着龙头、龙身和龙尾的船只,它不仅仅是艘船,也是人们祝愿美好生活的表达方式。人们借古代的神兽——龙寄托自己的美好意愿与心中的爱国情思。这不仅是的一项体育竞技,一种习俗,更是人们对屈原的怀念与祭奠,对龙的期盼,对龙文化的寄托。
每逢过年或其它重要节日,不少地方的人们就会开展“舞龙"这个项目。“舞龙”这个习俗,人们都不陌生。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祥物,在节庆、贺喜、祝福、驱邪、庙会等期间,都会有舞龙的习惯。人们认为龙能行云布雨,消灾减祸,而舞龙就好像能把真正的龙引来造福凡间——它成为了人们表达美好祝愿,祈求人寿年丰必有的形式之一,在节日的欢乐里,尽情的表达着心中的欢乐。舞龙似乎将一个只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生物变成了现实,看那在空中飞舞着的“龙”,一种自豪与敬佩在人们心中油然而生。人们的内心是多么地兴奋,多么地敬仰它啊!这是人们对龙文化真挚的信仰,寄托着对家族吉祥、富贵的祝愿。这不光是一场节目,一种风俗,也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一种追求,是对龙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时代的变迁与改革,并没有一同褪去人们对龙的信仰,对龙文化的追求。而龙早已不是传说,更是我们的信念,我们的精神。龙文化也不再像活在神话中般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心中,并且还将继续发扬、传承下去……
作者姓名:丁 悦
学 校:开化县第一初级中学
年级/班级:七年级三班
指导老师: 廖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