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 1】像我这样的——年轻人 兰林芬

作者:兰林芬 投稿时间:2018-11-13 20:59:51

作者:兰林芬

学校:浙江省龙泉市第一学

年级:高三

班级:6

指导老师:张小花

像我一样的 年轻人

    传统文化,到底是因为年轻人的回归而重焕生机。

    成书于先秦的《黄帝内经》,以其独到而又总括的见解为后世医学做出了成功的表率。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亦从中吸取精华,李时珍《本草纲目》以天下做媒,构建起天人合一的虹桥。然,面对西医的不断冲击,中药已岌岌可危,几乎到了失传的绝境!老一辈的离世,小辈们的疏忽,使中药出现鸿沟般的断层!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怎忍心将这一分色彩从骨髓中剥离?复兴,总需要年轻人的回归!

    也许是偶然,前些日子生病去挂水,郎中是位年过半百的乡村医生,中西并济,上来便是把脉。我心头一喜,忍不住勾起嘴角,又因生分而憋了回去。心头遐思,总绕不过那一抹药香。终于,等针头扎进皮肤,得了几分空闲,便开始抛砖引玉。老郎中听了我的理想,略有三分惊讶,伴着七分感慨,紧接着便苍凉道:现在学中医的人,可少了……”我毫不犹豫:会有像我这样的人把它接起来的!

     会有像我这样的人把它接起来的?那时只觉热血沸腾,一股子豪气油然而生,便也没有考虑过这路上会有多少艰险。会有艰险那又怎样呢?毕竟是梦想啊!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于传统中医药而言,近些年来的情势有喜也有忧愁。也许我们并未发觉,但中草药的芳名已然渗透到生活的各个环节。我们熟悉的,诸如徐长卿、雪见、景天、龙葵等皆为药材。在这里,要对《仙三》的创作者们道一句谢,谢谢你们让我的童年有了定点的回忆,也谢谢你们让我在不知不觉中与中草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缘,可能要用一辈子去换!除去00后的童年回忆,更有些细微小节悄悄潜入眼底,不动声色,织成巨网:网络作家辛夷坞,辛夷是一位药材;《牵丝戏》的灯火葳蕤,葳蕤是一位药材;杜若是一味药材,也是一套汉服的名称。有那么多的年轻人在中草药中取材,去进行艺术再创作,利用影视、网络,借搭传统服装等形式,将中草药的药香悄悄散落,虽与医学挂不上藕断丝连,但也让中医药与世人结下缘分,成为一盏引路的长信宫灯,勾人心魄!

     中医药的忧愁,其表现的也更为明显些。那些街头巷尾上挑着“XX针灸”“XX养生的灯牌,多数打着中医的名头行事。可既然顶了这么一张金字招牌,又何必拿出些狗皮膏药来为祸人间?您这样不是让国人对国宝心凉了吗?狼来了的故事可不是假象!

     诚然,中医的复兴,个体的力量也许太过微弱。我们更需要一些组织、机构甚至是国家来背起这一份责任。前些时日看过一部关于中药的纪录片,其中印象深刻的便有霜桑叶、陈李济、藏红花等。为何霜桑叶一定要等落了霜才能发挥药效?为什么陈李济的百年陈皮越陈越香?又为什么藏红花引入后扎根在上海崇明?讲不清楚的自然界天机又岂是你我可以窥探的。其中有一幕讲到:只有生长在宁夏的枸杞才叫道地药材,旁的都不是。我那时略感惊讶,毕竟宁夏枸杞并非原种,而是经过人工改良的,这……道地吗?尔后便有专家解释到:道地本就不是原生之意,而是药效最好,品种最良。所谓道地,实质是对药材品质的肯定!由此,便引出另一个小故事:

     父子两人均是芝农,不同的是,父亲是日日进山的采药人,儿子是大学毕业的农业博士,研究人工养殖灵芝。父子两人因灵芝而意见不和,好些年没说过一句话。也许时间是人生最好的良药吧。父亲在儿子的不懈努力下开始尝试种植灵芝,以取代像飞人一般继续在危险的峭壁上穿梭。片末,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的场景,儿子的回归到底是让父亲的晚年多了几分乐寿安康。中药,大概也是团聚吧!

     制作该纪录片的公司在片头播出了这么一个场景。一位穿着白大褂的青年跟着药农上山,采集标本,细心收在药箱里待为研究。旁白是这么一段话:我们研究中药,是为了保护自然界中现存的药材,寻找它们最适合的环境,并通过基因工程发挥最大的药效。中药从不排斥科学,它以无比包容的心态去接受一切。面对西医的穷追猛打,中药也只是拈花一笑,淡忘轻谈。就像几位专家在天山雪莲一样,我们要用现有的手段去保护中药,而不是让中药曲高和寡,最后只成为传说中的存在。

     中药,既是守成,也是突破。等待一味药材的成熟,也许需要一年,十年,甚至是一生。绍兴的福叔,等待了整个雨季,收获了醉人的红曲;广东的珠农,蜗居在小小的板房里,只为守候珠蚌最美的华年;太行山脚的王伯,进山寻找野生药材为的是老伴硬朗的身体。绍兴的雨季,似乎格外漫长些,连小孙儿也翘首,等待爷爷的佳作;广东的珠农们,守护着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为远方的家人递上一盏明灯;太行山落了雨,更显寂寥,王伯敲敲烟斗,是该回家了……中药的守成,格外漫长,慢慢熬进广东人的汤里,沁人心脾!但这并不能羁绊中药顺势而变的步伐。北美的白犀牛,在动物园里落下时代的帷幕,物种的消亡,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类的滥捕偷猎。在保护动物的号角下,中医药率先将珍惜动植物剔出药纲,并努力寻找与之药效相同的替代品。守成的中医药端的是一股清风,向时代迈出一大步!

    在国家层面,关于中药的立法让我很是兴奋。这意味着国家开始重视中药,重拾国宝!放开眼界,中药的立法必将使中医药的发展前景更加坦荡,这岂止是让无数望而生畏的学子重拾信心,精准就业这一件功劳?中药作为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其中积累的精华岂是西医可以同日而语的?即便是中医对重大病情药石无医,但中药渗在中华儿女骨子里那股温润却是怎样都除不去的。都说以药养人,长年浸在中药文化氛围里的我们自是染了一身君子风度。如菊的淡雅,如红花的大气,如陈皮的沉稳,如石斛的坚强。

     这风度不仅仅是老郎中的风骨,更是年轻一代人的朝阳。中药的重振,必将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等待!花开!继承!突破!相信

     “会有更多像我这样的人,这样的年轻人,把它接起来的!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