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文化
龙经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
龙的形象是"九似",就是由鹿的角,鱼的鳞,鸡的爪,蛇的身,马的尾等组成。传说的龙可以显现也可以隐去,可以细小也可以巨大,可以短也可以长。春分时飞上天空,秋分时潜入深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而这些已经是晚期由人们的想象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比起最初的龙来说更加的复杂。
在古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帝身穿龙袍,坐龙椅。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龙不仅在皇宫中出现,还在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出现:人们制作个程“C”型玉龙、玉猪龙作为祭拜天地的礼器。而在更早的炎黄时期,人们就以龙为图腾。还有就是在夏朝,人们以黄龙为图腾,在商周时期,龙文化传播的更为广泛,甚至在各种青铜器中,都经常会有龙的出现。
有关龙的诗句有很多,例如:
龙移 【唐】韩愈 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清泉百丈化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
黑潭龙 【唐】白居易 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潭上驾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盆冷。肉堆潭岸石,酒泼庙前草。不知龙神享几多,林鼠山狐长醉饱。狐何幸?豚何辜?
传说中龙的九子:
趴蝮:性格喜欢水,被雕成桥柱上的就是它了。嘲风:性格爱冒险,因此人们铸造它的像,在殿角可以找到。睚眦:一生好杀,喜欢血腥之气,因为象征杀戮,所以雕刻在刀柄上。赑屃:力气大,其背可以负以重物,就是今刻在石碑下的石龟。椒图:形状像螺蚌,性好闭,铺首衔环是其形象。螭吻:一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蒲牢:一生好鸣,它的头像被用作大钟的钟纽。狻猊:喜欢蹲坐,佛像座下的狮子是其造型。囚牛:性格爱好音乐,其形为胡琴琴杆上端的刻像。
其实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只生了九个儿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往往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九是个虚数,又代表贵重,所以用来描述龙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