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一题】寄岁月长河中的星辰(李知蔚)
寄岁月长河中的星辰
岁月如山,绵绵行远。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蔚然如莲,粲然如星。尽管他们被岁月的海浪冲刷席卷,被年华的大火燃烧成灰,却如莲子舍利,光辉烨烨,流芳不凋。 ——题记
白云苍狗,自盘古持巨斧劈洪荒算起,已有五千转飞光,自炎黄大战蚩尤以来,龙的血脉已在华夏大地上延绵千年。仅仅十多年,就能让高山变平川,知交做断交,佳侣变俗怨,况千年?就是桑田也不知耕过了几轮,沧海也不知醉了几樽。但对于我们来说,有一样东西是不可磨灭的。它如静水深流生生不息,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它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生长扎根所有华夏儿女的血肉里形成节节如竹的脊梁,给我们常青的信仰,支持着我们向上,鼓舞着我们信步向那广袤寥廓的天地走下去。
“翻开历史的长卷,你会发现所谓的民族文化是在一块块秦砖汉瓦,一件件甲骨竹简,一尊尊青铜器上堆积起来的”,而历尽岁月淘洗磨砺而存留下的传统文化的就似静谧深海中的珍珠,冰川深处里的雪莲,浩渺宇宙中的璀璨繁星。
随手掬起一捧,那晶亮亮的是圣贤孔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老聃与庄周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墨家墨子告诉我们的“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教会我们在生活中。法家韩非子提出的“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释家“欲念错综,合十成空”。无法数清我们到底拥有多少珍宝。林语堂说“人生不过三万六千日,但那已然足够长了,人的肉体虽然会死,但精神却在下一辈子成为了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因而维持众生万物。”我想,古贤人之哲思善学无非是此最好的解释了。
躺下静思,细数我们的文化珍宝:首先浮现的是《红楼梦》。曹雪芹批阅十载。书中笔法细腻精致,勾勒出缠绵悱恻的情节,被称为传世之作。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红学”揣测之说久而遂多。甚至在英法,日韩等国都有“红学”身影。另一浮现的彩帧是李一冰著《苏东坡转》,该书被余秋雨,林语堂等多名人翻译褒赞。被称作“典雅的儒学著作”。“大磨难成就大风流,大悲欢书写大人生,立体呈现苏东坡至真至性之传奇”!翻覆手间还有璀璨的明珠:司马迁著的《史记》。它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同时它在我国史学,文学,传记学,小说,戏剧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周文王将先祖留下的两仪四象发展成八卦和《易经》,而《易经》稳居中国封建时代学术的核心地位,成为人们观察宇宙人生,锻炼思维能力,建构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对于形成中国文化的特色,提升中国文化的内涵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生如同昙花一现,只是永恒在刹那显现的一个微粒,可是墨宝思文,却是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熟悉的曲调,生、旦、净、丑个个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那武生赵子龙“明亮亮烂银盔上生杀气,风飘飘九曲簪缨绕过顶梁”,真正儿是一个少年将才!二花脸张飞惊雷一声“三姓家奴那里去!”让人恨不得跟上一句“好!”我最爱的是刀马旦“披挂长靠挥马鞭, 我掂银枪挑幕帘,足踏蟒靴登台前,回腕遥指敌三千”她们不爱红装爱武装,有“桃花马走破尘烟”的窦仙童;“拳打南山豹,踢北海蛟”的樊梨花;“数十年刀马从戎孑身只为怜悯苍生”的花木兰·····其中穆桂英对我的影响最深,她虽为女流却魄力十足。台上演员一抖雉尾,一个转身翻腰,满座倾倒。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簇称得上是女将在世了!给予我们赤子之心的国粹,它浩气长存,又如倾壶的月光,溢满乾坤。
在漫长的年岁里 ,伴着春之和风,我们迎来了寒食节。曾记否,介子推宁死不受荣恩,沁血字字“割肉俸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令多少人为之动容!在夏之骄阳里,我们迎来端午。当年屈原面对楚怀王自甘沉迷于繁华酥骨的后宫时只有仰天长叹,背对浮艳虚荣,纵身一跃。“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在秋之霜露中,我们共享“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的良辰美景。心中念起苏子对世人的美好祝愿“千里共婵娟”。冬之瑞雪,也有着“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新气象。可谓是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已。
还看今朝,为了响应文化建设的方针,广电推出《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文化传承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武亦姝一席汉服襦裙,明眸顾盼,神采奕奕。三千青丝垂后,吟诵诗词时好似画中仕女,岁月静好是莫过于此了。王泓翔,少年一席月白长袍,眼眸清隽,如松似玉。他的声线近乎圆满,虽未稚嫩却字字如滚珠入玉盘,浑圆清明,绘出那江南秋水之明澄。董卿,那一分处变不惊的淡定从容优雅与大气,全然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最佳展现······
新时代的我们,应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重任。人说“你在等待,等一轮春暖花开,等一场春华秋实,等从未有过的雷霆万钧”。我说:“我去创造,我去发扬炎黄的精神,去传承华夏的文化,去创造岁月长河里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