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第2题】传统不死,文明不死(王凯龙)

作者:丹宁执着 投稿时间:2018-11-05 22:32:05

传统不死,文明不死

**主席说过,“我很不赞成把古典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文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那吟诵了千百年的唐诗宋词,那见证了历史沧桑的古城。那方方正正的汉字,所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因子。那么面对这些如星空一般璀璨而繁多的传统文化,我们该如何做?

保护传统文化,留住文化载体。“别碰我的报刊亭!”这是法国的《费加罗报》一篇关于巴黎市报刊亭报告的标题。漫步在这个国际大都市,会发现这座城市的报刊亭很多。巴黎的报刊亭尽显包容。除了法文出版物外,我们还能从中找到英文和其他文字的报刊和旅游指南。人们不但不觉得它影响了市容,反而认为这些报刊亭成为了城市文明的载体。保住了报刊亭。保住了传统文化之美。

回暖传统文化,捂热冰封汉字。随着汉字听写电视节目的走红,一些生僻的古文汉字在年轻人的追捧下成为用语时尚。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通过网络广泛传播,唤起了人们对汉字书写能力的关注,激发了人们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汉字既是表意工具,也是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金钥匙。它从未过时,也将一直被我们传承。

突破传统文化,重拾文化自信。当苹果手机横空出世时,我们山寨之;当看到埃及狮身人面像时,我们山寨之;当大黄鸭周游世界,给无数人带来欢乐时,我们也山寨之。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山寨的层面上,那么我们制造创新能力永远无法引领。世界的发展潮流,更无法形成自身文化特色。我们国家的文化宝藏也是丰富而魅力无穷的。我们有文化自信的资本,我们的眼光应放在如何做好文化输出上面来,而不是只会山寨他人的文化。所以,我们要创新,要勇于创造出新事物,新文明。

那么在新文明的冲击下,我们又应该如何处理其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又该何去何从?

在西班牙的火腿加工厂中,每一年腌制的火腿所用的海盐,都要仔细回收起来存放好。到了第二年,腌制新火腿时,把老盐拿出来,加一些新盐进去再次利用。就这样周而复始,新盐与旧盐相融合,只要比例得当,就能够延续更好的传统风味。对待文明亦是如此。传统与新事物交替融合,可以在维持一种恰当的度的前提下进行下去,在时间的化学作用下,新老交替相融,永不褪去。

传统不死,文明不死。如果在这个社会无论大人小孩,都能坐下来,平心静气的读传统经典,慢慢的,文明因子便能变成每个人的气质,流淌于一个民族的血液中,

作者姓名:王凯龙

学校:浙江省普陀中学

年级:高二

班级:4班

指导老师:刘海燕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