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1号《诗雨》潘佳慧
初中组1号《诗雨》潘佳慧
诗雨
谷雨节,谷雨,像猫步似的雨。
看着邮箱里的邮件,这几个字分外刺眼:“感谢您不吝赐稿,敬请自行处理稿件。”这编辑,连退稿也写得如此客气,我不禁多了一丝苦笑。我爱春天,但我不喜欢春雨。这甘霖肆意,却限制了我的自由和行动。
坐在窗前,看雨珠接二连三的打在窗子上,最后汇到一起,缓缓地流到窗台上。滴滴答答的雨声没完没了,我看着这雨,内心更添了气恼。我想,潇湘妃子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怕便是我此时的心境吧?
不适意的我将手伸到窗外,雨珠没有了阻碍它的屏障,便毫不留情从毫无遮拦的窗口打在了窗棂上,不一会窗棂上便积了好些雨珠。我任凭这大大小小的雨珠打在手上,感觉得到一丝丝冰凉。有那么一瞬间,我感觉自己是一棵树,也与那成千上万的树木一样,在接受着春雨的洗礼。但我突然感觉树的根基在颤抖,来自大地深处的颤抖。
起风了,雨珠们随即改变了它们的走向,直直的打在我的脸颊上,这才意识到我方才的举动有点傻,有点幼稚。起身,我又将窗子关上了。雨珠又被挡在了窗外,打在窗子上的声音相比之前更有力了。雨,大了一些。抬眸,将一片水淋淋的绿色尽收眼底。像是一幅水墨画,淡雅清新,与平常看到的截然不同。是雨,是春天,是自然,赋予了世间万物新的活力与生机,一切仿佛都变得柔和了几分。是的,在雨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柔和的,一切的不快仿佛也会被冲刷殆尽。
静坐在房间里,合上双眸,让听觉器官释放,让思绪迷失在这纷扬的雨中。想来古今听雨的人不可计数,留下的听雨名篇也不计其数。那些先人,想来也像我一样迷失在人世成败的烟雨中吧。轻笑一声,如今,一个十几岁的姑娘,也随着那些先人,一同迷失在了这几千年的江南烟雨中了。细细一想,在作家诗人的笔下,这纷扬的雨,似乎都是绵绵相思与无尽愁苦。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我今天的失败已然感受出这雨带来的迥异思绪的。可是,心中浮现的,倒是句有些许不应景的诗句,看着这雨,不知为何苏轼的《定风波》久久在我脑海里荡漾。我莫名其妙的有些羡慕这种“竹杖芒鞋轻胜马”的生活,想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自在逍遥,也想着“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泰然自若。在几千年诗词的烟雨中,苏轼的豁达抚慰了多少人孤寂的心扉,他的诗雨文化潮湿了每一个干旱的心灵。就在谷雨节,“龙天红木小镇”不就在举办“谷雨诗会”吗?每一位诗文爱好者是在听雨的静谧中去找寻内心的宁静和从容吗?这诗的雨啊,一直漫湿到今天的我,一个迷失了自我的失败者。也许,受先人豁达之风的感染,我此时听到的雨声,多了些韵味,她像有一支妙手,为我拨动了心灵深处的琴音:雨滴破碎了的梦,阳光可以为之拼凑成彩虹!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远处传来了孩童的嬉戏声,我的思绪在雨声中被拉回来了。久违的阳光又一次照射在这广袤的大地,伸手,打开窗子,将阳光迎进这小屋子中。天放晴了,无关乎彩虹,因为在这雨中,在诗词中,我释然了。我静默着,翻开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我突然感觉,我是该撑把伞,走出去,在雨中踩出莲花般的云朵来,走出遮挡住阳光的小巷,幽禁我内心的深巷……
(潘佳慧 龙游县第三中学 八年级11班 指导教师 田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