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1题) 花未眠(胡曼殊)
花未眠
我知道,旗袍这朵花永不会眠
------题记
请你拿出祖传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再泡一杯苦如过往的茉莉香片,与我在氤氲的香气里,细谈关于旗袍的细枝末节。原谅我没有张爱林笔下的传奇故事。但请与我追溯,旗袍的似水年华,就像我知道,透过流年的轻纱,去品,去闻,去思。如闻沉年香屑,如饮茉莉香片。我知道你体味的出老旧的上海。旗袍这朵花,永不会眠。
我曾不止一次地遐想,谁家的姑娘,身着旗袍,打着油纸伞,彷徨在悠长的雨巷?谁家的姑娘,身着旗袍,把别人写进故事里?谁家的姑娘,身着旗袍,坐在秋千上,等候着罗曼蒂克式的爱情?喜欢旗袍的女子大多静默如旧词,温婉似诗。她们愿意拢一袖暗香,含着细密的心事,踏过一路山水,藏于云深不知处。就那样一个袅袅婷婷的肖影,在雾中,一人一年一风景。渐行,渐远。
汉代的丝旗袍华丽高贵,唐代的石榴裙醉美可人,宋代的服饰阶级分明,但我却醉心于旗袍。旗袍不仅仅是服装,而代表着那一段迷离、略带伤感的岁月。谁会知道百乐门舞女内心的儿女情长?谁会知道丁香姑娘难言的幽怨?谁会知道青楼女子的累累伤痕?除了她们自己。于是,美人永远都永远停留在了那段岁月,永不迟暮。旗袍不仅仅是服装,更是那些女子辉煌的过往。宋庆龄喜欢穿旗袍出席重要场合,旗袍为她带来了东方之美与神韵,她为中国塑造了难言的唯美之感;邓丽君总爱穿旗袍演出,她的歌声永远袅绕在我们耳边,也流动在旗袍上,绽放出无边无尽温柔的花朵;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无不流露出对旗袍的熟悉与热爱。如果说张爱玲的文字是废墟上的花朵,那么她笔下的旗袍,便是花儿无尽的养料,绽放出永不凋零的纸迷金醉。
但是旗袍的瑰丽似乎已经遗失在了似水流年中。再如何追忆,那一袭充满风韵和神采的身姿,也渐行渐远。我再也找不到,那美丽的近乎悲凄的丁香姑娘。也没有,美到窒息的才女。更无,身着旗袍想心事的淑女。我奔跑,我寻找,却发现少有旗袍的身影,只有愈来愈多的,身着偏向“日系”“哈韩”“欧美”的少女,中华经典服饰,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地位不保。最终沦为指尖的细沙,随风而去。但是,在我心里,旗袍永是无声的诱惑,也是割舍不掉的复古情结。
很多中国游客在日本游玩时,很多人会选择穿日本的传统服饰和服上街游玩。遇到穿中国传统服饰的中国人,便露出一种惊讶甚至是鄙夷的表情。这是何等的可笑。我们身为中国人,在喊着“复兴中华文化”的口号时,请将中华传统服饰也纳入复兴行列。一个没有自己民族服饰的国家,谈何复兴了传统文化----中国是唯一一个没有民族服装却拥有极长的历史的国家。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请允许我将旗袍比做一个女子。她就在不远处,用今夜的月色温一壶甜酒,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她望见了我,似乎在对我微笑,用手轻拂被夜色弄湿的旗袍。有着荷花一般的颜色。她为我,点上了一盏凉薄的雾,因为她知道,离人易醉,浪子路遥。而她就这样消失在雾里。
沉香屑烧完了,茉莉香片也饮完了。我们之间关于旗袍的谈话,也差不多结束了。你也该睡了。请将灵魂,好好安放。今夜有栀子花香。
作者姓名:胡曼殊
学校:龙游凯马国际学校
年级:高一
班级:1班
指导老师:张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