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龙文化
龙是我们中国古代神话的神异动物。在中国的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以及影响。是中华明珠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
在中国,龙历经了四个较大的发展阶段:腾图崇拜阶段、神灵崇拜阶段、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相结合的阶段、印度佛教龙崇拜与中国龙崇拜相结合的阶段。
龙被神化后,又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在秦汉时期,中国大统一,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大神,以整合各地、各名族的信仰,龙崇拜便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帝王把自己说成是龙神的化身或龙神之子,或把自己说成受龙神保护的人,借助龙树立权威,获得人们普遍的信任和支持。这样,龙获得了更为显赫的地位,对中国龙文化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封建时代,龙象征着权利与高贵,就如古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穿的衣服叫做龙袍,皇帝坐的椅子叫做龙椅,皇帝睡的床叫做龙床,就连皇帝的子孙也被称为龙子龙孙。可见,在古代龙有着极高的权利与地位。
据《说文解字》中曾记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风而潜渊。”可见龙是变化多端、神通广大、具有灵力的。
辞书之祖《尔雅》提到了凤凰的形象,关于龙却只字未提。宋人罗愿为尔雅所作的补充《尔雅翼》中,却有“释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同为宋人的书画鉴赏家郭若需在《图画见闻志》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因此常见的龙的形象特点为九似: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
总而言之,龙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种信仰,是中国的吉祥物,是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的其中之一。
因此,现代有很多景区或者庙宇都是以“龙”字为名。
比如在我们六横岛的龙头跳就以“龙”字为名。龙头跳旅游区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海岛风光总是让旅游者流连忘返,沉醉其中。这让人流连忘返的还有一段美丽的神话。相传,古代的时候在老鹰嘴的丛林有一潭清水,清水底下有一条青龙在此修炼。每当这里出现旱灾,引发饥荒,百姓民不聊生的时候,青龙就会现身降雨。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青龙,就把附件的存取名为龙头跳。这就是龙头跳的由来。
龙的文化,已经渗入到了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任何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