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二题】+让文明底色永世长存+鹿明雨
文明或许是从童话和印第安人的故事出发,继续摸索着走向莎士比亚和但丁,从课本里第一篇描写星空的短文开始,走向开普勒或者爱因斯坦。文明贯古今,穿未来。文明的底色在东方的亚洲板块上开始渲染,从女娲造人的故事到炎黄子孙千秋万代的绵延相传,文明之火从未绝断。
文明在古代诗歌中被淋漓尽致的展现。那首“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告诉我们文明之火早已在诗中传递,在诗中尽显芳华;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是否引起无数人的憧憬,那未知的有诗的远方,更需要我们带着文明前往;汪国真的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否让你坚定了志向,促你带着文明前往。所以说,诗歌带给我们的不仅有情怀,更有来自几千年的文明。
苏东坡,一生命运多舛,从“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乐观,再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和最后的“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泊。人生一生贬谪,同时一路诗歌相伴,文明,是来自苏东坡失意时的达观。携一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王弗的思念,流传千古;奏一曲“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对王朝云的爱恋,如世人对西湖烟雨的喜爱罢。一生的情感,苏东坡都寄托在诗里吧。苏东坡虽逝去在路途中,些许伤感,些许惋惜,但那笔属于苏东坡的文明底色,从未褪去。
踏一绣花鞋,撑一油纸伞,青瓦白墙,易安给我的是温柔女子般的文明。但硝烟四起,家国危难,亡夫之痛,本不是当时社会一介女子所该承担的,断壁残垣间,那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响彻千古,坚强不屈的文明不因女子而让步。那本《金石录》流传的不只是佳话,更是易安你和丈夫赵明诚对千年文明的贡献。情怀,到底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羞?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忧伤?还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惆怅?但我看到的还有几千年的文明,在一柔情女子身上的寄托。那笔属于易安的文明那个底色,告诉我们文明从未对女子冷漠。
文明是《红楼梦》香车宝马、万艳同悲的一场白雪;是三国争锋中黯然的刀光剑影,远去的鼓角争鸣;还是《水浒传》英雄豪杰、挺身而出的一曲壮歌;更或是西游征途上一次次迎来的日出、一回回送走的晚霞。四大名著的文明,从未在读者心中逝去。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的故事不只是古代的百科全书,还承载着千年的文明。从“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和最后的“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林黛玉的柔情或许是官僚封建社会中的一抹遗憾的文明罢。
108位梁山好汉与施耐庵被判谋逆,我无法与之挂钩,那条不屈的文明在封建大道奔跑,施耐庵或许有些孤独吧?但又何妨,有为人仗义的及时雨宋江,武艺高强的豹子头林冲,侠肝义胆的黑旋风李逵……施耐庵对文明的奉献,不仅仅是读者对每一位英雄好汉的钦佩,还有那抹有风度的文明底色。
科技文明、道德文明、精神文明……现代文明种类层出不穷。从古代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战略,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在路上,这抹东方文明的色彩,一直被传承。中国科技进步让世界所惊叹,“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13亿人口听到互联网+时代的呼吸声就在身边。
可是我们曾有多少时间放下“精致利己主义”,去体会当代社会的文明呢。的确,文明不能解决问题疫苗,不能鉴别假奶粉的成分,不能阻止地沟油的泛滥,但那些事故到老,唯利是图的人,心中不会感到荒芜么?你的心是随着股票的涨涨跌跌,还是随着微博热搜的速度来一每5分钟的刷新,但请走慢一点,看一看文明。让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文明的跳动而跳动,文明可以注满的不只有史书、诗画和名著,还有灵魂和生活。
鹿明雨 山东省寿光市第一中学 高一 3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