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1《见字如面》王欣欣(龙游凯马国际学校,高一(1)班,指导老师:张松松)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几千年的时间酝酿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的长河中,语言文字便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语言文字无疑是国家的基础。一开始,人们只能用打手势的方式来进行沟通,后来,在产生了文字之后,人们才可以有效地交流,可以记录下一些事件,我们的文化才得以延续和发展。
就文字而言,中国的文字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但无论是哪一种文体,都有各自的姿态。一个人的字,就像他的人,他的情感,他的品性,都融入到了字当中。那么,同样的,中国的字,也同样体现着中华民族人们的精神面貌。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在古代,书法深受许多文人雅士的喜爱,比如,大书法家王羲之,相传他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现在,书法也是许多人所喜爱的。家里的老一辈基本上能写一手好字,每到过年,家里写对联,他的们便可以露上一手,用毛笔写下对来年的祝福。
写书法,是件考验人耐心的事。首先是研墨,研磨时不能用力过大或者速度太快,要心平气和地顺着一个方向进行研磨。正所谓“研墨如病夫”,所以研墨的时候没有耐心是不行的。在把宣纸铺平时,由于宣纸一般比较薄,所以不能太急躁,动作一快,可能会把宣纸扯破。书写用的毛笔,是不允许有几根格格不入的毛翘在外面的,不然写出来的字就像只炸毛的猫。
虽说“研墨如病夫”,可下笔却不一样。笔锋落在纸上,一顿一挫,粗细到位,收放自如。笔与纸面摩擦,留下墨色的一抹痕迹,犹如划开了一片苍茫,如同拨开了历史的云雾,揭开社会虚伪的一面,露出他的真实面目。
书法字的形态,无不体现了握笔之人的气概。人生路上,每个人都经历过磨难,当你跨过了人生的那道坎,再回望走过的路,看向远方,那是一种对未来危险的无畏。此时的心态,同宣纸上飘逸的字体,肆意挥洒着笔墨,描绘出一种不羁的形态。
回望中国上下五千年,为民族独立,历经了多少苦难,我们的和平,又是如何换来的。中国书法,中国字,是一种对过去的大义凛然,对未来的无畏精神。这当中有许多我们可体会的含义,书法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我们了解中华精神文明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