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1】+夹起一筷人文+毛荧
筷子,是我们生活中微不足道却又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就外观来看筷子只不过是两根细长的、一头细一头粗的木棍,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是要想使用它,可不那么简单,难倒了一堆‘‘歪果仁’’。
小时候学过最难的生活技能,莫过于系鞋带和用筷子。系鞋带自不必说,估计小时候大家都没少受鞋带的刁难;用筷子,对于儿时的我来说,确是一大难题。胖乎乎的小手似乎怎么都拿不稳那双筷子,一不小心,便会‘‘啪嗒’’一声掉在桌上或地上。每当此时,爸爸妈妈总是会忍俊不禁。爷爷也对我十分无奈,在一次午饭后把我叫到跟前,仔细地教我怎么用筷子:“你看,先把筷子靠在中指上,再用食指和大拇指固定住。哎哎哎,那个是无名指······”笨手笨脚的我好不容易拿稳了筷子,却夹不起菜,只能用筷子在盘里搅着,桌上一盘原本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硬是被我搅成了糊状物体,几片翠绿的青菜叶,也被我戳得不堪入目。 爷爷对我无奈地摇了摇头,我只好干笑两声,吐吐舌头,以掩饰尴尬······
堪堪等到要吃晚饭时,我才大致学会用筷子,爸爸似乎故意与我作对,我的筷子才刚伸向一块红烧肉,他便先我一步,夹走了那块被我盯上的肉。“哼,就会趁我用筷子不熟练欺负我。不知羞!”几番之后,我气得撇下筷子,拿起勺子继续吃起饭来。爷爷看见了,语重心长地说:“吃饭要用筷子,学用筷子是几乎所有的中国小朋友多要做的事,这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一种人文情怀。有些远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随身带一双筷子,不是因为他们不会用刀叉,,而是因为筷子寄托了他们的一种爱国情思、一种乡愁、一种爱国情怀······”爷爷滔滔不绝地讲着,仿佛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儒在给弟子授课般,讲得那叫一个口若悬河、唾沫横飞。讲毕,爷爷一脸意犹未尽地看了看听得一脸认真似有所悟的儿子儿媳,满意地点了点头,又转头一看,我正偏着头,似懂非懂,摸摸下巴、故作老成的模样,恨铁不成钢地叹了口气,随后,也跟着我爸爸妈妈一起笑了起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年的小女孩也渐渐长大,虽从未背井离乡,不懂爷爷所说的乡愁是何滋味,却也慢慢理解了他们随身带筷子这种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渐渐地明白,古人所发明的筷子,凝聚着古人的智慧。简单而又使用的筷子,作为日常用品,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走过了几千个春秋,早已深深地铭刻在了中国人的记忆中,与中华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了中华文化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有些崇洋媚外的中国人,认为凡是外国进口的东西都是好的,认为只要是中国制造的就一定是盗版货、山寨货,买东西时,认准了“外国进口”,对“中国制造”这四个字弃之如敝履。固然,这和某些中国无良商家和产品有着重要关系,但我依旧认为,这并非是一种可取的行为。
人文是一种风俗、一种文化,是各个国家或地区不同文化的不同体现,让我们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文,用筷子,夹起一筷人文。
作者:毛荧 学校:龙游凯马国际学校 年级:高一 班级:高一(1)班 指导老师:张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