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2】《代代传承 永不消逝》李钦
中国 ,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回望上下五千年,它一路风尘仆仆走来,历经磨难,看过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最终在时间的长河里积淀成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传统文化 。“鱼得水逝 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然而今天的人似乎都忘记了是什么使得这个民族独具风韵,是什么使得这个国家独领风骚,想让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永不消逝的愿望似乎变得越来越渺茫。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传统文化热,有众多名人为彰显自己学识渊博,哗众取宠,站上演讲台,然而许多演讲者并没有把握本质就信口胡诌。比如于丹,把“无信不立”的“信“解释成信仰和对政权的认可,然而“信”的正确解释应该是取信于民,即百姓相信国家与国家的统治者,是孔子最重视的治国思想之一。再比如《琅琊榜》中的演员靳东,将“枯草霜花白,寒窗月影新”记成了“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越是名人,就有越多的不知情人被其误导,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的影响也越恶劣。
在如今的快餐时代,人们接触历史的机会少之又少,影视剧的传播却影响深远,然而大部分影视剧只是为了追求收视效果,并不尊重历史。以之前热播的《思美人》为例,这部电视剧以历史上的屈原为原型,在剧中编剧给屈原安排了两条感情线:楚国第一琴师、与屈原有婚约的昭碧霞以及楚国大巫女莫愁女。然而根据资料记载,这两位子都是来自于民间传说,而剧中的感情纠葛也多属虚构。这样的影视剧,让人在想到屈原之时,不再是那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伟大诗人,也不是那个“廉洁正直以自清”的高尚政治家,而成了一个优柔寡断的多情种子。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原本应以传承文化为己任,然而这样不负责任的影视却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混淆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连它的人民都无法铭记真正的历史,被那些为迎合市场口味而创造出来的虚拟剧情误导时,那将是多大的悲哀?按照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传统文化就会失去它耀眼的光彩,而无法得到真正永恒的传承。
传统文化好比一座巍峨的高山,等待我们去奋勇攀爬。纵观古今中外,没有民族会轻视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但也不能遗忘传统文化的本质。尽管我们还只是中学生,但作为将来社会的中流砥柱,不看没有营养的电视,不为虚假的历史所诱导,多读书,多学习古人的真知灼见,令真正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永不消逝,是我们稚嫩的肩膀上肩负着的重大使命!
作者:李钦
学校:金塘中学
班级:初一五班
指导老师: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