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龙文化的辉煌

作者:ztsy 投稿时间:2018-11-15 20:53:32

        龙,它是神圣、高冷的代言词,是华夏子孙的信仰,同样也是中国的象征。经历了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身为龙的传人,我们又怎能对龙文化一概不知呢?

        龙文化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贯通始终,如今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从早先的帝王阶层到乡土社会,从天文到地理,从雕刻绘画到诗词歌赋,从衣食住行到消遣游乐,从语言词汇到传说故事,从红白喜事到节庆祭祀,无不打着龙的烙印。

        还记得屈原的《离骚》吗?他用龙来歌颂了他对国家的热爱,用龙来向我们宣誓他对国家的一份责任,用龙来表达内心对国家的担忧与无奈: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何离心之可用兮,吾将远适以自疏。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绂而奔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之后的他,以跳河来结束了他的一生,即使带有遗憾,但他的一生,终究不负他的内心所望,他尽心尽力,忧国忧民,他用他的一生来诠释他身为一个龙之传人的骄傲与自豪。在以后,人们把他跳河的日子称为“端午节”,闻一多先生也曾将端午节称为"龙的节日",人们总是在端午节进行赛龙舟的比赛来纪念和赞扬他。

在农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总能看见人们进行舞龙灯、耍龙灯的民间活动;农历二月二为中国的“龙抬头节”, "龙抬头节"可能是从上古的"龙见而雩"演化而来的。人们还认为这一天大家的食物都为龙身上之物,如:面条是龙须、烙饼是龙鳞、饺子是龙耳等等。

除此之外,古时还有一些人借自己脑海中想象的龙的形象创下了一些关于龙的佳美诗篇,比如说北宋韩崎的咏龙诗一首:“育德知何宅,逢辰或见灵。”如白居易的《黑龙饮渭水赋》,尽管完全是诗人的想象,但给人栩栩如生、神态毕现之感;再如宋代王安石作的《龙赋》,以龙喻人,别开生面。

在一些地方,也有许多以龙为名的戏目,如《锁五龙》、《困龙床》、《龙虎斗》、《打龙袍》、《双龙会》、《龙凤呈祥》、《游龙戏凤》等。戏曲中不少名词术语行话与龙有关,如龙套、九龙口、合龙、二龙出水、小龙吟、回龙等。京剧的脸谱有龙纹的成份,京剧的服装更离不开龙纹。

人们用龙比喻美好的事与物,龙的形象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各种艺术作品中,在语言文字中,在各类物品上,都不乏龙的形象。在"食"的领域中更是与龙结下了不解之缘。如食品中有龙虾、龙眼、龙荔、龙须菜、龙虎斗、龙井茶、龙须面等。

在人们使用的饮食器皿和一些灶具上,更是常见龙的形象。它或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或是营造一种庄严尊贵的气氛。这些龙的姿态各具时代特色,有的曲体盘绕,有的穿云腾越,有的信步前行,有的蓄力待发。

龙在中国文化中,几乎无处无之。在中国的各个省区,都有与龙相关的名胜古迹或山川湖泊,每处又都有一段美妙的传说故事。龙与不少行业也有联系,这些行业往往以与龙有关的对联作为行业的标志。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的确,龙的文化是深厚的,龙的精神是伟大的,所以,身为龙的传人,我们更应该传承龙的文化,弘扬龙的精神,不断的汲取力量,发挥潜力,向着更高的天际腾云而去,让中国,让这个拥有龙的国家永远辉煌!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