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现今的21世纪,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交流、博弈、融合。孩子们对西方童话故事信手拈来,却对《三字经》《弟子规》一知半解:他们过着情人节、圣诞节、平安夜,却渐渐遭忘了牛即织女浪漫的七夕.抬头赏月的中秋:他们崇拜着蜘蛛侠、蝙蝠快等瀣威英雄,却对袁灌平、邓穆先等为祖国发展流血流汗的真正英雄知之甚少:他们追赶着所谓的韩流, 却忽视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在这样的现象之下,我们必须要思索
-个问题:华夏文化如何立于不败之地?
彭林教授认为,“ 说到底是中华民族能不能向人类社会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 文化的社会发展模式”。彭林教授在《礼乐文明与中华文化精神》中指出:西方文化源于宗教文化,而中华文化以人文精神为主干。换言之,便是中华民族应该弘扬鹰于华要文明的人文精神。“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的“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 无论辉煌,还是衰落,无论是强悍,还是软弱,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五千年所来积下来的文明文化,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我们的魂,我们的根,我们的源。正是认识到这一点,近几年传统文化节目层出不穷,从《百家讲坛》到《中国诗词大会》,再到《中国成语大会》,这些传承主题确实是基器尘上,却只是个尘土飞场,最终尘埃落定的结局。
《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可谓是众多电视节目中的一股清流。在其他节目请明星,玩游戏、做影视宣传的时候,《百家讲坛》 说《论语》话《三国》,评正史辩野史。这确实是-个宣传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好办法。可在看过这些之后,又有多少人会去认真阅读原著,以自己的理解去解析这些传统著作。观众们甚至将讲者所演说的野史当做了原作,将自己围在了讲者的思维里面,最終留不下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且,在那些讲者分析之后,又有多少入会去思考他们说的到底是不是正确的。《武媚娘传奇》开播时,因为剪辑的问题,风波不断,博尽了眼球,却也有为增强戏剧性弯曲历史之处。而《百家讲坛》对于武则天的史料讲解却也有避重就轻之嫌。众人皆知,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得到承认的女皇帝。在位期间,她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打击了门网士族,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但也存在不少的负面评价,首当其冲的便是酷吏政治以及男宠。但是《百家讲坛》在讲解《女皇武则天》时,花了大量的篇幅讲武则天的酷吏政治,讲男宠,将武则天的政治成就一笔带过。 我们不是说蒙曼教授讲的是错的,而是应该忘记自己的立场去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让观众们正确了解人物的功与过。
正如历史人物的功与过,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有它的两面性,毕竟没有一种文化是完美
,它们有精华也有雪柏。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老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是我们民族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永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因此,我们对于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柏”.结合传统文化与社会人文,引领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