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2】鉴真假孔子,扬优美传统 张琛明
鉴真假孔子,扬优美传统
近来,传统文化在社会掀起一股热潮,《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成就,或被当成历史剧题材,或当作演讲材料,广为传播。
有人提出,太多以《论语》为题材的演讲和历史影视剧不尊重历史。甚至有人认为,《论语》和它所代表的儒家思想只是统治者进行专制统治的工具,应该被禁止。
由史实为证,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学说被皇室利用,成为为政治服务的思想。儒家思想在这时被根据时代的不同来“与时俱进”,添加统治者的主观思想,使之成为思想统治的工具。
《论语》的主角孔子,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受到过极端的崇拜和猛烈的批判。他的儒家思想既是政治工具,又有深刻的哲理,使儒家学说成为占中国统治地位的思想。出现这样的评价并不奇怪,孔子本身就有他的复杂之处。而孔子的复杂,是因为儒家思想在两千多年里不断地被改造,被利用。
历史上因此出现了一个“真孔子”和一个“假孔子”。
所谓真孔子,就是从《论语》中了解的孔子思想和可靠材料。《晏子春秋》中的晏婴拒绝为齐景公拿热汤和皮袍,并指出自己是“社稷之臣”。晏婴当面直言进谏皇帝的错误,出了宫就赞美君主的道义,使荣誉归于君主。孔子把前一事件归纳为“君使臣以礼”,后一事件归纳为“臣事君以忠”。这两句话准确评价了什么是正确的君臣关系,是“真孔子”的体现。
当今,分辨“真孔子”和“假孔子”变得非常重要,因为“假孔子”在中国的历史太久了,在许多人心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五四运动中,中国的思想家如李大钊、陈独秀,倡导了打倒孔家店的运动。孔家店就像一层厚厚的灰尘,把真孔子给活埋了。李大钊曾说:“我们要打倒以孔家店为符号的一切与现代科学、民主相违背的内容。”可见打倒孔家店并不是针对真孔子。
《论语》的演讲或历史剧,若它反映的是一个“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真孔子,它就是在普及优良传统文化,若它反映的是一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假孔子,它就是在扭曲历史。
孔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贯穿于2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是历史的积淀,是民族的宝贵财富,不能偏激的予以全盘否定。而应该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在借鉴当代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重塑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体系。对《论语》的理解越透彻,对孔子文化的态度越理性,才能鉴别真假孔子,并发扬真正优秀传统文化。
张琛明 浙江舟山普陀区东港中学 九年级(07)班 潘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