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1+繁华落尽,是一泓源头之水+张洪阳
繁华尽处,是一泓源头之水
无论是沙场壮士肩负重任、一去不复返的悲壮,还是深闺佳人春花秋月的感慨,我们沉醉在这无边的情怀之中,默默捧着诗书与跨过时间的灵魂交流。我们漂泊在这漫漫长河中,感受独特的文化气息。
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人渐渐放下了诗书,渐渐丢弃了一手令人惊艳的小楷。他们读起莎士比亚的作品,开始练上花体英文,传统的文化被人慢慢淡忘不再提起。正如方哲萱所言:“我们懂得自由民主,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认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功德牌坊;我们穿起了西装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中华文化需要我们的传承,它蔓延在我们的血脉之中,不可被抽离出去。中华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几本线装书和古董,也不仅是汉服和唐装,更不仅是堪舆和预测之学。文化它不是固有的,不是一幅已完成的画,不容任何添饰涂抹,它是一条活生生的、浩浩荡荡的大江大河,在激流勇进中,不断形成新的河道景观。将中国的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思想境界,传播到一切所能去到的远方。即使我们不是风,要刮出一股中国文化的热潮;即使丝绸之路已被漫漫黄沙掩埋,我们就是文化传播的使者。
中国走向了繁华,繁华尽处,是一泓源头之水一一传统文化。它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浸润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小到一个小辈称呼长辈的习惯,大到一个国家面向世界的精神风貌,都是文明的表现,文明的象征。倘若我们心中自有一汪源头水,形自高楼起,自高楼落,心自强大,不必汲汲。
“世界如此孤寂,让孤独的人值得在文化中寻找栖息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国家宝藏》等一系列节目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让沉在土壤中的传统文化重见光明,以汉字为代表的中国热在全国各地不断升温,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建立更体现了中国传承与宣扬中华文明中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与社会各种文化交相辉映,在世界大潮的涛头站立的,是手握红旗的华夏文明。
《国家宝藏》使文字和历史从“冷门”变成了“潮牌”。身为九大镇国之宝首位的石鼓不再是冰冷无语的石头,而是蕴涵中华文化的历史的根石。曲折盘旋、繁杂的紫藤,以篆草笔法在此作画。很多人说我们华夏民族没有信仰,可其实我们的信仰就是自己的。
我很庆幸我拥有和世界五分之一的人一样的血统,很庆幸自己生于泱泱华夏,很庆幸我们的文化——这泓源头之水,让世界瞩目。
浙江省龙游中学高一(10)班 张洪阳 指导老师:吴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