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 第1题】偏爱墨沈飘香 翁佳敏
偏爱墨沈飘香
铺纸研墨,提笔挥毫,字里行间,气象万千。沈墨飘香,为我独爱。
秦始汉兴,历经三国两晋,看过北碑南帖,穿越唐宋明清,最后顺着华夏子孙的脊梁缓缓流入现世。书法这一盏千古明灯,在历史风尘中非但没有衰落,反而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照亮了神州大地,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书法分为篆、隶、楷、行、草,现以楷书、行书、草书三大类为主。楷书,又名正楷、正书、真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于小篆的基础上产生,以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四人的楷书最为出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是如今人们最常见也学习最多的一种书体,古代则多为君子所好,曰:“人正则字正。”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寥寥数言,张旭以及他的草书的洒脱与放纵便跃然于纸上。洒脱不羁,便是草书最大的特点,它已由最初单纯的“草率”演化成一种专门的书体,虽其作为信息传递方式的功能已大大减弱,但审美价值却大大提高,跻身艺术的殿堂,日语中的平假名是以汉字的草书形式为蓝本创作的,可见其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风流与我逢,狂草竞龙舞”,似仗笔行江湖,潇洒宛如少年意,书写的早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多的是一种心境,不羁的心境,不受世俗拘束,讲究随心所欲。再细看古代名家字帖,好一个长虹贯日,气势磅礴,只见孤蓬自振,惊沙坐飞,李白曾道:“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若说楷书为君子所好,那这狂草便是行走江湖的侠客的象征了吧?
再说说那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吧,说起《兰亭集序》,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出自书圣王羲之之手,为行书之典范,宋米芾诗云:“翰墨风流冠古今,鹅池谁不爱山阴;此书虽向昭陵朽,刻石尤能易万金。”行书,它既不像楷书那般端正,也不似草书那般狂放,却最负盛名。有人曾用两句话便极尽其妙——“意到笔随,不设成心,是上句之景象;无垂不缩,欲往仍留,是下句之景象。”它随意中带有端庄,放肆时又注意尺度,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字字风和雨,深入人心,深得人意,令人不禁想起,几千或者几百年前那翩翩公子随意挥毫,落下的是一首又一首传唱不朽的诗文;那一座座石碑牌坊上,烙印着岁月的篇章。
铺纸研墨,提笔挥毫,字里行间,气象万千。书法不仅仅作为一种艺术,一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更多的则是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象征流传至今。那楷书的方正,不正是炎黄子孙做人正直的基础吗?那草书的潇洒,不正是华夏人民豪迈的性格吗?那行书的风雅,不正是礼仪之邦宽容的行事风格吗?
泱泱大国,向来不缺少美的事物,可在这浮世三千中,我偏爱这墨沈飘香。
浙江省龙游中学高一(12)班 翁佳敏 指导老师:吴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