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 第一题】 茶 王天浩
茶
店小二的壶里有茶,客厅里客人的杯中有茶,文人墨客的诗中有茶。
清水绿叶紫砂壶,白雾幽香涩后甜。这形容的就该是白茶了,白茶长得最是小巧精致。
“清明时节雨纷纷”,茶农就盼着这雨,几场雨后,这茶树抽出的新芽又嫩又绿。而这时茶农刚放下的心又提起来了。这雨不能下得太久,下得久了,茶叶一来不好摘,二来啊,没个几天太阳照照,这茶树也长得不好。雨少了,爷爷在唠叨;雨多了,爷爷又在唠叨。就是打着麻将,还不停地向外瞅瞅。
清晨,微弱的晨光与星光交织在一起,浓雾笼罩着树林,这时茶农就上山采茶去了。再过一会儿,太阳出来了,雾也就渐渐散了,茶叶上凝出一颗颗露珠,顺着叶子的脉络滑下,打在鞋上,溅到泥土里。采茶可是件赶时间的活。茶叶大约半寸长的最合适,泡出来的口感最好,小巧的样子最是可爱。茶叶长得极快,采迟了两天,叶子就长上几许。树丫梢头长出二到三片叶子就好,叶子大小正好,恰到了好摘的时候。叶子大了,茶叶涩后的甘甜就少了几分。虽然味道相差不大,但那价格就相差大了。自己家留着喝的茶要求就没那么多了。叶子大些,又有什么关系,自己品茶可喝不出那许多的大名堂来。采茶忙的时候,连饭也顾不上吃。所幸村里也不是家家种茶,摘茶的时候可以叫上几个老伙计一起,一边采,一边聊着天儿,那才有意思哩!馒头山的曲线柔和,一行行的绿色与砖红色的土壤相间,九棵大树镶嵌在其中。一顶顶草帽就在上坡上一点点移动,几分钟移动那么一点。正午天气热了,爷爷就拿着帽子扇扇,坐在旁边大树下歇上一会儿,喝着带来的水。
这茶采回来以后,可得连夜炒,以前都是用手炒,现在到也用上了大机器。“轰隆轰隆”的机器运转声中伴着浓浓的茶香。爷爷喜欢自个儿炒茶,一口铁砂锅,生上火,倒进茶,用手试着温度就炒起来。年年炒茶,经验自然丰富,温度高了还是低了一试便知。空气中的茶香稠得像蜜,便是转身离开似乎也是寸步难行。炒完茶后的茶叶呈墨绿色,叶片蜷缩在一起,像松针一般的形状。炒完茶后,用袋子装起来,运上货车、大巴车,就可以拿去卖了。
自古以来,人们就爱喝茶。“杯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一代才女李清照的游戏中有茶;“坐、请坐、请上座,茶、上茶、上香茶”,东坡的故事中有茶;饭后,黛玉姑娘也在喝茶。原先的茶馆,在街巷中总可以寻到。如今茶还卖到了外国,老外也享受上了喝茶的日子。
煮茶讲究倒有不少,不过现在的人大多只是学个模样,若没有钻研个几年,是学不到其中的精髓的。不过呢,自己喝茶,倒不必讲究那许多。温度多高,加多少水,煮多久之类的问题寻常是绝不用去考虑的,这其中的味道到底有几分不同,还真不大分辨得出来。煮茶更多的也并非是为了味道,而在于煮茶时的宁静与放松。倒上一壶清水,水雾在空气中漫延,松针似的茶叶才缓缓舒展开,伸着懒腰,伴随着水波回旋、浮沉。几片浮于水面,几片叶子沉于水底,更多的叶子在水中下沉。呼吸之间,清香平复了心底的涟漪,像一曲天籁音洗去了烦恼。这一刻,眼底只有茶。
抿一口茶,苦涩萦绕于舌尖,温热一直滑入腹中,甘甜忽然绽放,充斥于心,顿时感到神清气爽。这苦涩后的甘甜是孩童时候的我未曾体会到的,那是最爱的便是入口的甜蜜。如今才会品味这涩后的甜与清香,它不像牡丹的艳丽,而像芙蓉的清新,又像昙花花开,不带烟尘气味,只来人间走一遭。它停留在唇上,弥漫在鼻尖,呼吸中都带着清香。茶不可豪饮,只可细细品尝。
跟着爷爷采茶,看着爸爸喝茶,如今自己去品尝,才明白了更多的东西。无论岁月如何更替,人们对茶的热爱未曾改变。这茶里有故事,这茶里有文化,这茶里还有千年的历史。
作者姓名:王天浩
学校:安吉县高级中学 年级:高三 班级:305
指导老师:周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