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1题】剪纸之思(於芊汝)
我做过许多梦。
我的心底有一个剪纸的梦。
在那场难以忘却的剪纸展览里,奇巧的作品深深吸引着群众的目光。仅是简单连承的线条,就勾勒出一位娴静似娇花照水的女子。任谁都会忍不住痴痴凝望这娇俏女子的面庞,沉浸在红楼旧梦里。那时起,我的剪纸梦便开始一点一点有了轮廓。
从孩提时模仿着老师沿画好的轮廓剪幼稚的动物,到修剪团花使年味飘溢整个屋子,再到自由勾勒出各种风物。我的剪纸技术越来越进步,这个梦一层一层揭开了纱布,隐隐约约露出清晰的面孔。
像我一样的,许多人第一次看到名家精雕细刻、花样繁多的剪纸作品,都会不住赞叹大师的技艺之高超,然后开始想象这位大师洋洋洒洒使用多少绝妙的技术才完成这副作品。然而剪纸不像其他的艺术形式,要想施展技艺就必须劳苦地一遍遍练习基本功,不断学习先明的技法。剪纸要更为朴实,除了几种经典纹样的裁剪技术,便没有太多可学习的,其他的某些震撼心灵的表现力,只有靠自己不断体味。
一刀一刻,一点一线。即使一副壮美精湛之作,也仅有最简单纹样的排列组合,但也正是这些简单的样式,繁复累积组合成令人谓叹的杰作。一副富有意态的剪纸作品的完成,并不止表现手法的淋漓尽致,更多的是匠人不肯松懈地对每一寸线条的雕琢。
在此过程中,谁又知道柔软的红纸被修裁成棱角消耗手艺人多少分心血。毕淑敏说,“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花一朵朵开,一瓣瓣落下,稻谷成熟,都慢得很。”而剪纸正是劳动者对大自然的依托,是漫长的过程。匠人们捺住寂寞,抑住焦躁,在金属与纸的细小摩擦中找寻灵魂的归依,心灵由此得到升华。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剪纸人始终坚持着先人的教诲,坚持着在心中剪下一个“恒”字。可这九百万苍茫华夏大地又留下多少匠人?
剪纸人在纸的明暗面间找到自我,城市人却在林立高楼中迷了路。
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字符传播得有多快,生活就有多快。人们已经适应了快节奏的生活,再不能静下心来嗅春花如何舒展,听冬雪如何消融。人们也已适应了碎片化的阅读,再不愿静下心来品一本书,或读一首小诗。有些隽永语言的书籍不知不觉地挤在书店的角隅里,落上灰也无人问津,而几乎是“工业品”的快餐作品,占据了最显眼的台面,好不风光。
人们开始变得浮躁,变得不能沉下心品尝慢节奏。我身边也有不少同龄人在机缘巧合下对剪纸产生了兴趣。然而,往往最开始的跃跃欲试很快就会化为不久后的不耐烦,似乎枯燥和繁琐咧开大嘴,一点点吞噬着对剪纸的兴趣――正是青春年少,谁又愿意浪费最好的时间,被一把剪子和几张红纸束缚在桌前?这手艺实在太过缓慢。
可我偏偏不愿意被焦躁的情绪打败。有把剪子在我心底剪了一个“静”字。我明白,万事万物都是如此。学一门技艺,离不开不断地练习,离不开不停地摸索,离不开一颗追求的心。无数令人赞叹的作品,都离不开台下十年功。
我们的生活缺少“匠人精神”,缺少对“完美”的追求。这执着,牵着人类文明从农耕走到工业时代,却渐渐被娱乐至死的时代所遗忘。
我是幸运的,剪纸修裁了我的心,使我在迷茫前进时不至于忘记自己的位置。每当我遭到挫折、焦虑不安的时候,我都听到心底有个声音:
“静下心来。”
作者姓名:於芊汝
学校:嵊泗中学
高一(8)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