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初中组+2号】在传承里开出蔷薇 ——广传承不如善传承(刘佳攀)

作者:jiang635920296 投稿时间:2018-11-14 17:07:54

在传承里开出蔷薇

                    ——广传承不如善传承

巨化中学913班刘佳攀

指导老师:张长江

“传统文化”,一个让人熟悉又陌生的名词。何以见得熟悉呢?它融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的喜悦,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教诲,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叹。又怎么会陌生呢?在我们还没有完全领悟它真正的精髓的时候,它已经因时代发展而与许多突发奇想的创造性事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现今的中国社会正掀起一阵阵传统文化热这对时代向前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名人讲《论语》,带我们走进孔子的世界,帮助我们领略儒家思想的内涵;历史题材影视剧的热播,使某些枯燥无味的历史变得生动有趣,在展现历史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这些别具一格的传承方式得到了广泛的赞赏。但是,在过分追求传承效果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忽略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传统文化的本质。演讲者因为太“善于”措辞,略微添油加醋,以显示自己的“文学素养”,便逐渐偏离事物的本质,在我看来,是对前人的不尊重;有的影视剧只为追求收视效果,动些“小手脚”,使情节更加吸引人,在我看来,是对历史的不尊敬。

所以,回望这段历史”,它究竟是否能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成了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我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应采取多样化手段。

首先,我们需要借助传统文化来重构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回望历史、回归古典尤为重要。但回归古典,并不是要走向极端。传统文化有很多东西不一定与现代合拍,但其中优秀的部分一定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因为这种文化的传承,每一代都与上一代不同,但一定是一个延续的过程,不能想象我们离开传统文化,还能有哪种文化更适合我们中华民族。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就是一个不断寻找挖掘传统文化优秀思想资源的过程。

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能够都原汁原味地继承,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为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是不一样的,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理念或许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再者,传统文化也不一定都是优秀的。对于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但对于有些内容,我们需要剔除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内涵,使之成为今天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民本”思想。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

话虽如此,我们在传承、改进、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还是要以它的本质为主,因为尊重前人的成果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我们应该想的、应该做的,是如何深入传播而不是如何广泛传播传统文化。毕竟广泛传播只是表面成果,唯有深入传播才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所以,广传承不如善传承。

总之,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根据其具体内容,选择更合理的传承方式。除此之外,我们还需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传统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

    我们应在传承过程中播下一朵朵蔷薇花, 芳香今人,芳香后人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