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题号2】学会尊重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热(高冰艳)
学会尊重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热
当代人,在追求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并追寻精神上的愉悦,传统文化的回归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精神需求的表现,并随着央视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走俏,形成了一股传统文化热。然而,伴随而来的问题是,有些商家为了谋取利益,便把传统文化打造成他们宣传的招牌,比如“布同凡响”“与食俱进”等,更有一些影视剧不尊重历史,为追求收视率等就随意改编故事,如《步步惊心》等。
面对此种现状,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越来越“烫手”的传统文化呢?我想,学会尊重,是最起码的态度。
那么,什么才是“尊重”?又应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我们必须先去了解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比如传统的节日文化就有丰富的人与自然亲近的形式,诸如清明节的踏青、重阳节的登高、中秋节的望月,都让人有一种美好的精神愉悦;比如古典诗词里都藏着古人或“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愿,或日常生活的风雅情趣……唯有走近传统化文化,才能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唯有了解了其中的内涵,才能发自内心地尊重传统文化。
其次,“尊重”也不是一味地推崇,而是要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最近有许多学校都在推崇“孝道”文化,校园里的墙上要么出现了《孝经》,要么就是古代的一些孝德故事。虽说,孝道固然值得推崇,然而,一味学习而不懂得分辨,却也会出现被“道德绑架”的不智行为,如“郭巨埋儿”等故事实在是愚孝至极,不值得学习。
再者,我想说,“尊重”还需顺应时代变化。对于传统文化一些原本是“好的”,但如今已经并不适宜的东西或做法,也应顺势而为。比如古诗中描绘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生动地展现了烟花爆竹是逢年过节的喜庆象征,然而,现如今,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环境污染、扰民噪音、安全隐患等,已对我们的居住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相关政策的出台也正是顺应了这个时代的需求。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热”总体而言是好事,可如果大家都能怀着一颗“尊重”的心,去走近传统文化,去分辨传统文化,去正确地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热潮”。
我们若能在时代快速发展的列车里,择一个安静的窗口,沏一壶醇香的热茶,耐心地捧起一本《诗经》,细细品读,去与古人对话,去感受精神的共鸣,去获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何尝不是一种真正的精神享受?
让我们葆有这颗尊重之心,去把传统文化真正弘扬,不要让传统文化再被商业化、利益化了!
作者姓名:高冰艳
学校:浙江省湖州市第十二中学
年级:初三
班级:5班
指导老师:沈泳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