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1题】一把折扇,哂笑春秋 (俞璐佳)
他,是悠悠汉唐渺茫沧海的遗珠,把清隽秀颀的骨,刻在汉唐繁华的岁月里;他,是杳杳宋明墨香书卷的遗风,把灿如春华的颜,融在宋明缥缈的迷梦里;他,是皎皎古韵铮铮琴韵的余音,把缱绻绸缪的情,寄在今人文明的追忆里。
折扇一开,几度春秋。
唐风孑遗,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水乡。坐在乌篷船里,船身随碧波荡漾,一摇一晃,一摇一段情,一晃两重天,木橹一起一落间也搅乱着我原本平静的心境。阳光掌握着很好的角度折射下来,青瓦,粉黛,檐角,窗棂,以及一个个传来轻轻吴语侬歌的深巷,都倒映在碧水之上。大抵是这婉约山水的滋养,才孕育出这清切意痴的人,才使得这儿的桃花扇愈发显得窈窕有生气罢。
三月的青石板泛着青涩暖阳的气息,南来的归燕彷徨着跌入巷口,曲径通幽,豁然开朗,却见一处院落,掩映在绚烂灼眼的桃林中。幽微的桃花香抑或是扇骨的青竹香总调皮地窜出巷口,这便昭告扇匠的所在,不过一桌一椅一匠人而已。
扇匠似是很老了,年轻时乌黑的头发已有如严冬初雪落地,像秋日的第一道霜。根根银发,半遮半掩、若隐若现,同那老竹椅一样,吱吱扭扭地,诉说着岁月的流逝。搪瓷杯上的蓝纹早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只剩块块斑驳。扇匠总也不在意的。从前那支老旧的雕笔,早已弃置不用,现在是支银笔了,那大抵是他半生的积蓄罢。现下想来,他也不是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在他眼里的,只有扇而已。
偏沉的日头透过灼灼的桃花坠到暗沉的青砖上,点染出陆离的光斑。搪瓷杯里袅袅的热气,在林间弥散了,似是无痕的梦。恍惚间也无需思忖,手中的笔在橘色的残阳中嬉戏,手背的青筋也愈发凸显出来。虽是画那桃花,却也无需观摹,想是那桃花早种在心里了罢。轻点慢勾皴复染,焦浓重淡清变幻,花瓣跃然扇面,层叠繁复;又是重彩浅绛齐上,怎不是一幅酣畅淋漓的国画。
指尖划过光洁细润的扇柄,平添几分淡漠。素手轻扬,二十四方篾片次第展开,鼻尖似有淡淡花香笼过,氤氤氲氲地透过些前朝古事来:“一折桃花情满扇,燕子纷飞家国亡”。在爱情与富贵面前,李香君选择了前者。纵是威逼利诱,却也初心不改,不惜头破血流,以此明志。那血呵,溅满折扇,点染成朵朵桃花,侵在扇上,曼妙在空中,悠远于历史的烟尘里,伴宋水,依唐风,幻化成点点情思,洒落在桃林。。。。。。
再看这沉静儒雅的扇匠,偏偏有着奇怪的铁则——一日只成一把扇。因此,雪片一样自世界各地纷飞涌来的订单,以及大量生产之后唾手可得的厚利,便无论如何也不能使他安详笃定的眉目,瞬动一下了。那些俗尘里的看客们,先是好奇、惊诧,渐渐就消逝了对他的关注。后来呵,他的小院越来越乏人问津,那袭人的桃花香也渐渐地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掩蔽下,隐去了。
终于明白扇匠为何只画桃花。那桃花,不单是李香君为爱情对强权的挑战,更是扇匠为了艺人的尊严,向这个功利的世界,无声的呐喊。
拂去微尘,轻展桃花扇,悠悠花香萦绕,眼前总会浮现他清晰的面庞。衰老却又柔和的眉目里,是手工艺人心底最深的执念,是与这俗世格格不入的倔强,更是老一辈中国人骨子里的,中国文化的根。老扇匠与他的桃花扇一起,在我心底,谱下一曲,为桃花而作的挽歌——悠远、深沉、执着!
当夕阳带去了一天里最后的余温,只留下一个,清隽的、孤独的背影。又有谁来听,他留下的,逐渐湮没在城市喧嚣里的歌。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
歌尽,花落,唯神不灭,唯情飘远
一把折扇,几片桃花
他,已经哂笑在历史的无声里
。。。。。。
作者姓名 俞璐佳
学校 浙江省普陀中学
年级 高二
班级 高二1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