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敬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走在学校里,处处可以听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样的朗朗书声;走在街道上,时不时可以听到他人对于《楚乔传》发起高谈阔论;走到家里,客厅里电视播着的《延禧攻略》中,群臣齐齐跪下叩见皇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已经渗透进当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于是有很多人赞叹说:“这样普及传统文化,真是太好了!”
如果就这一广泛现象而言,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确也是一件好事。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古国,其深厚而精髓的传统文化是定要代代传承的。可若是只知道摇头晃脑地说着“之乎者也”,却不理解这些古文的本质;或是为了追求收视效率而硬生生地将一部本该严肃、有深度的历史题材电视剧改成充满搞笑和娱乐趣味的历史娱乐剧——这样理解儒家思想和回望历史,对于普及传统文化而言,是不是又有些太过轻松,像是当做儿戏了呢?
名人名家讲解《论语》,让广大群众了解儒家思想,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可其基础是要建立在能够深刻体会和讲述《论语》本质这一性质之上,才能让人民真正了解那富有哲学的儒家思想。若是不知其本质,只是根据字面意思,胡乱地谈古论今乱说一通,还旁征博引,用花俏却空虚的语言字字仔细分析,最后铿锵有力地道出一个与其本意相差十万八千里的所谓“道理”,弄得别人愣愣地点头说是,还殊不知自己被别人硬灌输了一套“别派儒家思想”。再如此长久下去,《论语》这一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岂不是要被完完全全的理解成了另一种“论语”?那这样的传统文化,又岂不是变了味?
电视上播放历史题材影视剧,让大家了解中国深远流长的历史,这样做当然是百益而无一害的。可电视剧的内容一定要以史书所记载的为主。电视剧的创作的确能够加入一些导演个人的创新部分,可若是整个历史剧本中的人物情节基本上都是被改编的,虽然的确增加了趣味性,也提高了收视率,但没有历史依据,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还会误解,从而影响了人们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看法。甚至还有一些本来并没有清楚记载的历史,被导演用自己的想象硬生生地补全了。如此不断地误解下去,用现在一个流行的网络用语来表达,就是“三观被刷新了”。原本严肃有深度的历史,竟被弄成笑话,更是怀着轻松愉悦的态度去观看中国几千年的屈辱史和探索史,这又岂不是对历史的不尊重?那这样的传统文化,又难道不是被扭曲了吗?
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怀着认真和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如孔子所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是真正理解《论语》的本质,那大可以站出来高谈阔论,而不是一知半解,却还装得很懂的样子,这是十分不认真的态度,那样被戳穿后只会成为人们的笑柄;如果是真的十分了解一段历史,那就依照史实,以尊敬的态度将历史编成一部电视剧——即使这样会很枯燥,但这就是历史,不能被编纂,不能被修改,是真真实实的!“不知”就是“不知”,我们不能拿自己的无知去影响他人的认知,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传统文化和历史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不能秉着个人片面的认知去理解它,而是要放眼整条历史长河,得知其本质,以敬崇的态度去普及,才能真正的传承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龙游华茂外国语学校
九(9)班 吴婧怡
指导老师:余海燕